经济观察:泰国政府“助国支票”能否助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经济观察:泰国政府“助国支票”能否助国?
2009年04月07日 15: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曼谷四月七日电(记者 顾时宏) 泰国盘谷银行华人事务部七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肆虐全球的经济风暴以其摧枯拉朽之势将泰国经济推入深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出口额、投资额、消费量等无不大幅下跌,与此同时失业人数节节攀升。

  值此风雨交加之际,泰国政府推出种种方案刺激经济,增加消费,扩大内需,以求力挽狂澜。各大型项目、基建投资酝酿出炉,价值数千亿泰币的预算陆续通过国会。政府另一引人注目的举动便是三月下旬发行“两千铢助国支票”。

  该项目是泰国政府于非常时期推出的非常手段,即直接向低收入人民发放现金,鼓励人民消费,以期在最短时间内直接向国家经济系统注入大笔流动现金,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此项目预计动用二百亿泰币的国家预算,向为数约一千万低收入民众每人分发面值两千铢的支票,并通过多种优惠措施促使民众尽快使用此款项。

  泰国政府希望此项目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中能为约占全国总人口六分之一、收入较低的人民提供生活补助,减轻经济压力。若果将此二百亿泰币如预期般完全注入系统,以七倍乘数之效应,可为国家经济系统增加一千四百亿泰币的流动性。政府预计此举将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升高百分之零点二,亦可创造八千至一万个就业岗位,利于提升国民的信心,对今年第二及第三季度整体经济的反弹应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据悉,以这样的方式挽救经济并非泰国首创,早在一九九九年日本就曾以此招应付金融危机,而今年前不久台湾也同样向全岛民众分发过消费券。泰国政府采用此措施,因其相信今年第二、三季度各类不利因素将不断浮现,前景不容乐观,所以有必要在近期内对滞后经济刺激一番,而大型项目的投资都需要较长时间方能奏效,无法及时遏止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

  有资格获得政府助国支票的民众须为月收入低于一万五千铢者,具体分为四类,包括在指定日期内于社会保险办公室注册登记自保的约八百多万人,政府公务员约一百三十二万人,私立学校教职员工及教育方面的人士约十三万人,以及内阁同意追加增发的其它人士。

  盘谷银行华人事务部指出,在政府方面而言,钱发了,但要是民众储而不花,便难以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反观厂家商行,在经济不景气,民众消费欲望普遍低迷,产品滞销的大环境里,突如其来的二百亿现金无异于一块美味大饼。更何况还有助国家拼经济的大招牌。于是官民双方携手,共同推动此项目的进行。

  据统计,泰国有超过二十家购物中心、连锁商店及企业,纷纷响应政府号召,通过遍及全国的四百余家分行、分店,举行以消费助国支票为目的的促销活动。有的增派购物券,有的打折降价,还有增值消费,使面额两千铢的助国支票通过种种优惠手段得以增加面值。

  加入此次项目的不但有商行、超市和快餐、饮食店以外,还有影剧院、医院、直销商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参加促销的产品涉及多个行业,除了衣、食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外,还有娱乐、医疗、交通、电子产品以及房地产等。

  此外,商业部、工业部、财政部和劳工部等四大政府部门还在以“齐心合力,拯救国家经济”为主题的廉价商品展销会上为使用助国支票的民众提供一定数量的增值购物券。估计零售业者将从此项目中获得最大利益,其它行业也均将有所斩获。

  “两千铢助国支票”项目是否能像政府预计的那样,在短期内刺激消费市场,惠及二、三季度经济发展,为泰国经济突出重围助一臂之力?

  根据一项对领取助国支票的民众进行的民调结果显示,打算全部消费、部分消费或全部储蓄的人数分别约占三成二、五成六和一成多。该民调结果预测,自发放助国支票至泰国新年宋干节后,首轮将有一百五十至一百七十亿泰币在经济系统内流动,促使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百分之一点五至百分之二。接受民调者表示,助国支票主要将用于购买食品等日用消费品,以及服装、电器等。

  尽管民调结果趋向正面,但自政府公布此项目以来,亦有不少人士提出不同看法。部分学者认为注入金额与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相比还太少,难以产生推动经济数月之久的动力。

  有的专家指出,现时失业人数甚多,应为重点救济对象,才能真正推动经济发展。杯水车薪乎?顾此失彼乎?雪中送炭乎?无论如何,政府助国支票的发放宛如为茫然的泰国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其效果惟有拭目以待之。

【编辑:吴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