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讲上海话的旧金山犹太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通讯:讲上海话的旧金山犹太人
2010年02月26日 0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旧金山2月24日电 题:讲上海话的旧金山犹太人

  中新社记者 刘丹

  讲一口上海话的旧金山87岁犹太老人马图克•尼辛今天很开心,他找到了两个“阿拉上海人”老乡,好像又回到了上海老家。

  24日上午,旧金山金门大桥一侧的普瑞西度军事基地军官俱乐部展览大厅,“犹太人在近代中国”图片展媒体预览会上,马图克一说话,便引起小小轰动。这个满头白发的大鼻子老人,怎么看都是一个外国人模样,却满口上海话说个不停。

  中国驻旧金山副总领事陆文祥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闻声趋前,三人开始用上海话热烈交谈。年长许多的马图克津津有味地对两位后生说起小时候在上海生活的种种趣事,并指着墙上他和两个弟弟穿着传统中式长袍马褂的照片说:“我的老家就在现在的上海少年宫右侧。”

  中文名叫“小马”的马图克跟家里阿姨学的上海话,被陆文祥和许杰称为“带着苏州口音的老派上海话”。这位老人的曾祖父19世纪经印度来到上海,经营银行。“我的祖父、父亲都出生在上海,我们一家四代在1949年前全都生活在静安区”。小时候最有印象的东西是什么?“粢饭团,油磴子……啊,好吃的不得了,现在都吃不到了。”

  马图克还遇到了他久未联络的远亲莉亚•雅各布•甘尼克。两个80多岁的老人,相互热情拥抱,开口又是上海话。

  莉亚告诉记者:“我只能说一点点了,这里没人跟我讲,我也忘得差不多了。”莉亚和父母1947年离开上海来美,40年后第一次回老家,居然还找到了以前的阿姨一家。主仆在过去的家园附近流连忘返,寻找一丝丝温馨记忆。

  从1849年到1949年,从巴格达到香港和上海,近100年的时间里,犹太人先后三次移民上海。最早是经商,再后是躲避战乱,上海留下了许多犹太人的痕迹。和平饭店是沙逊家族在远东的标志,上海少年宫是嘉道理家族的寓所。

  马图克和莉亚在上海生长,来美的时间是在上海的两倍多。在他们的心里,上海意味着什么?“那是我们的老家啊!”两位老人不约而同地说。

  两位老人对上海的温馨回忆还有“对犹太人的包容和接纳”,“中国人和犹太人有很多相同之处:尊老爱幼,重视教育,相互扶持”。

  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旧金山美国犹太人委员会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机构联合举办的“犹太人在近代中国”图片展今天在旧金山开放,5月16日结束。作为上海世博会海外庆祝活动的一部份内容,这些珍贵图片记录的是许多人内心永远不能忘却的家园。(完)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