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打好“间谍”舆论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中国要打好“间谍”舆论战
2009年10月30日 13:36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接连发生的“间谍案”,考验着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政治智慧和技巧

  要想应对不实指控,就必须先了解“中国间谍案”背后的政治土壤和利益动机。

  有时候,“中国间谍案”的曝光率是两国政治气候的温度计。美英之间、中俄之间很少出现间谍传闻,中美之间却是年年都有;中德、中澳、中印之间前几年少有耳闻,近两年来却不断增多。这背后反映的不是谍报活动频率的增加,而是国家关系、力量对比的变化。

  “中国间谍案”频发背后,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其一,中国崛起对西方国家带来的心理冲击。面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西方人既戒备、失落又愤懑。这形成了“中国威胁论”的心理土壤。炒作“中国间谍案”则是一种阿Q似的道德胜利疗法,既可以传播恐惧感、减少失败感,又可以为某些主张遏制中国的利益集团制造社会舆论,因此屡试不爽。

  此外,中国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海外,对当地的政治气候和法律规范不是相当了解,也很容易踩上“地雷”。当地企业面对中国企业的有力竞争,既存在心理不适,又希望通过“间谍案”等手段打击对手。企业利益与政治气候、民众心理一结合,造成了“中国间谍案”频传的现实。

  对此,中国政府、企业和媒体应当抱着一种政治的思维、全局的眼光,审慎、积极地应对和处理。

  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接连发生的“间谍案”,考验着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政治智慧和技巧。政府部门应化被动为主动,从整体上化解产生间谍传闻的舆论土壤,因为间谍传闻不仅事涉中国企业和个人,同样严重损害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的形象。一方面既不能让海外媒体攻击中国政府“卷入和操纵”,另一方面又要对那些事实模糊不清、指责无理无据、严重损害相关个人和公司利益的案件,从多方位批驳、交涉、澄清,用事实击碎暧昧的诬陷。

  即使中国企业或公民确实涉嫌违法,政府部门也应以人为本,敦促外国政府依法、公正地调查处理,保障嫌疑人及其家人的合法权益,并敦促外国政府尽快消除对当地其他中国人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海外中国人在西方本来就属于弱势群体。中国汽车工程师在美国被抓后,许多有类似海外工作经历的工程师“都不敢再回美国”。而德国媒体宣传的中国“派驻海外间谍超过60万人”更是搞得当地华人人人自危,连找工作、晋升都受到歧视。

  对走出海外的中国企业来说,也一定要对“间谍案”加强政治认识,理解自己所面临的政治气候,仔细研判当地的法律法规,千万不要因为不重视、不知道而卷入无端的司法漩涡。除此之外,一旦在海外遭遇司法纠纷,中国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西方司法体系的公开性、完备性和程序正义性,积极为自己抗辩。海外中国商会、以及行业组织也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司法援助机制,集中资源为中国企业在当地争取合法权利。

  某种程度上,“中国间谍案”也是一场心理战和舆论战,中国媒体也应该掌握话语权。在历次“中国间谍案”的报道中,中国媒体要么引用外媒的报道,要么等到事件澄清以后才加以批驳。很少有媒体能够在司法判决结果出台之前,深入调查事件真相,从而以一手的事实支援当事人的抗辩,并反击当地社会针对中国人的伤害。(周鑫宇)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