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新国家安全战略有三大支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奥巴马新国家安全战略有三大支柱
2010年05月29日 07: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防、外交和发展”三大支柱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16个月后,在他的首个《国家安全战略》中再次对此予以强调。这份5月27日发布的新国家安全战略,摒弃了布什时代“先发制人”和“单边主义”的国家安全战略。

  从先发制人到最后手段

  “美国正处于战争时期”,这是2006年小布什《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布什时代的美国,“反恐战争”是第一要务;“先发制人”是手段;而战胜恐怖主义、推行自由和民主则是两大支柱。

  4年后,奥巴马坚定地执行了他的政策:布什说“是”,他就说“不”,摒弃“先发制人”亦是如此。

  27日当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宣讲《国家安全战略》时说:“奥巴马政府过去15个月中所作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将各种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无论在实质上,还是在过程中,都避免让国防、外交和安全彼此分离,这也就是美国政府应该追求整体安全效果。”

  根据希拉里的讲话,“国防、外交和发展”将成为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三大支柱。而军事则是“外交努力无效情况下的最后手段”。奥巴马说,对待伊朗和朝鲜也是如此。

  奥巴马认为,新世纪美国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恐怖主义,而是复杂和多样的,“气候变化”是其中之一。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气候变化”这一词语出现了24次,并被奥巴马定义为美国“核心安全利益”。

  新战略认为,增强美国实力和对世界影响力的步骤始于美国国内。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执行总裁纳撒尼尔·菲克认为,新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明确表示,军力“仅仅是支撑着美国国力的众多要素之一”,除此之外,支持要素还包括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体制,能够吸引并留住世界上最好人才的移民政策,以及良好的教育体系。“这是美国赖以挫败‘基地’组织、打击核扩散和组建应对复杂安全挑战联盟的基础。”

  单边主义到多伙伴世界

  新国家安全战略与布什时代还有一个重大的不同点,就是摒弃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强调“多伙伴世界”。

  希拉里在讲话中也强调,当今世界不是一个“多极世界”,而是一个“多伙伴世界”。美国将加强与“伙伴”的合作来应对挑战。这些伙伴包括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传统盟友,还包括一些“关键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也包括正在崛起的国家,包括巴西、南非和印尼等。

  新战略指出,美国将与这些有世界影响的地区中心,在双边和多边问题上进行“更有效的合作”,“在相互紧密联系的世界中,合作不再是‘零和游戏’”。

  而与这些伙伴合作塑造新世界,则是通过国际机制。战略文件中指出:“新战略重申美国将通过国际体制保障自己的利益。在这一体系中,每一个国家都有权利和责任,也分享自由和机遇,从而使它们有承担责任的动力,也将面对不负责任的后果。”

  奥巴马在新战略中指出,尽管国际机制存在缺陷,但“这不能成为美国放弃国际机制的理由”,否则全球挑战无论对美国国家安全还是对世界安全都将是“破坏性的”。

  希拉里在讲话中表示,美国将加强对一些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参与,比如北约、东盟、美洲国家组织等。她在多个场合表示,美国还将致力于20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等组织的改革努力,承担“领导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团结世界伙伴,奥巴马在长达近60页的《国家安全战略》中,通篇没有提及“穆斯林”或“伊斯兰极端主义”等容易引起伊斯兰世界反感的字眼,而使用了“打击暴力极端主义”,这与布什的国家安全战略完全不同。

  首次囊括“本土安全”

  新战略还将“本土恐怖分子”列为美国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些恐怖分子是美籍人,在美国土生土长但却沉迷于极端主义的意识形态,最后被“基地”组织利用,成为他们对付美国的武器。在纽约时代广场制造汽车爆炸事件的恐怖嫌疑人费萨尔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奥巴马的国土安全和反恐助理约翰·布伦南认为,美国现在“面临的恐怖威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威胁来自美国人自己。他说,由于美国反恐措施越来越严密,塔利班武装很难招募和培训恐怖精英,他们越来越依靠那些背景不是那么复杂,但沉迷于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美国人。新的“本土恐怖分子”无法制造大面积、大杀伤力的恐怖事件,但对遭受袭击的美国人却是致命的。

  他说,奥巴马的这份战略文件是在历史上首次把“本土安全”纳入广义国家安全战略的文件。

  本报华盛顿5月28日电(杨丽明)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