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全球人才流动的新趋向:新兴国家外流人员"回归"

2008年07月02日 14:00 来源:《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综合各方各种数据,近几年出现的亚洲人才荒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新兴市场起飞的人才需求、各国产业政策更新引起人才需求变动,以及特殊人才断层的结构性需求。

  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才跨国流动的规模正不断扩大,在其构成和流向上也都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与交流研究会理事李建钟。

  《环球》:人才流动不仅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重新分布,更是人力资本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和组合。近年来,人才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什么新的趋向呢?

  李建钟:有三个新趋势是明显的,一是新兴国家前些年外流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开始“回归”;二是一些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千方百计从全球吸引人才,正在努力从原来的人才“输出国”变为人才“进口国”;三是资本流动对人才流动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都在拓展国外业务,其管理团队就必然会到相应的地区。新的投资地区由此也就成了相应的人才集中地。而这种流动对管理知识等的传播,影响深远。

  《环球》:这是否说明了人才的流向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李建钟:目前大概还不能下这样的结论。人才的全球流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全球总体经济、政治和收入分配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目前人才流动的大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人才总体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时又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其一,发达国家和地区仍然保持着强大的人才吸引力。从大的趋势来看,人才流向的最终点仍是在美国,而中间站则是欧盟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加拿大就常抱怨说“从亚洲来的人才,3年后必去美国”。在东亚地区,则是人才由中国流向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其二,人才流失成为全球性现象。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提升,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吸引和留住高层次创新人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比如美国媒体近年来就多次论及中国、印度崛起对美国人才竞争地位的影响或“威胁”,尽管这种论调言过其实。

  其三,政府和企业界的博弈始终存在。企业界对人才存在普遍需求,是支持人才流动的主导力量,在发达国家,大企业对政府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而在政府方面,对人才总的来说是欢迎的态度,但因为人口流动对经济和社会有广泛影响,同时会造成人才输入国本国劳动岗位的流失,引来一些反对者,因此人才输入国往往处于摇摆状态,相关措施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

  《环球》:目前全球对人才流动的主流观点是什么?

  李建钟:关于人才流动对输入国和输出国的影响,二战后一直在争论。实际上,它对任何一国,都是利弊并存的,总体是利大于弊。各国政策也都从早期的普遍干涉,发展到后来的放松管制,再到倡导自由流动。

  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开阔了视野,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引进了大批国外人才。每当中国的对外开放做出重大决策,迈出重要步伐,中国的利用外国人才工作就有一个大的飞跃。

  “请进来”和“走出去”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人才交流的规模、渠道都在不断拓展。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不拘一格地引进国外人才的格局已经形成,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引进人才大国。

  《环球》:对目前人才流失的状况,有一些担忧的声音,您怎么看?

  李建钟:事实上,劳动力的流动率,相对于生产力的另两个基本要素(资本、技术)而言,是远远落后的。因此,有必要促进人才流动,对其权利给予保障,实行开放的政策。

  我不赞成对人才流失进行管制。对亚洲来说,人才是周期性流动的。某一时期,人才输出大于回流,某一时期人才输出会小于回流。总体而言,人才的循环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流动,对人才的原始输出国来说,有很大的意义。

  《环球》:您怎么评价中国目前的人才政策?

  李建钟:可以说是比较开放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在“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12字方针的指引下,政府把主要工作放在改善人才环境、吸引人才回流上来,组织了海外人才的各种联谊会,建立了专门的高科技园以吸引人才回国创业,鼓励他们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中国的这些做法被很多国际人士认为具有典范意义。

  《环球》:在人才吸引方面,中国政府似乎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与一些发达国家由企业来做吸引人才主体的方式有些不同。

  李建钟:的确如此。但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市场环境还有待完善,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变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挥好政府在人才引进和使用上的引导作用,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十分必要。

  但从长远看,在人才流动问题上,必须要让市场做主,要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市场是最能反映需求的,如果政府一直代替企业站在前台,就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政策的不公平。在短期内,靠局部的、临时的优惠措施对人才吸引或许是有效的、可行的,但建立一个法治为基础的、公平的、可预期的人才体制,才是重要的和可持续的。

  就企业来说,要在全球化时代主动应对人才竞争状况。市场竞争和自我发展诉求会促使企业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人才。如果哪个企业还没有这方面的举动,那只能说明,它还没有这方面的需要。(谢黎)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

编辑:李洋】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