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伊拉克什叶派“海归”和“本土”之争

2008年04月10日 09: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网4月10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10日发表题为《伊拉克什叶派的“海归”和“本土”之争》的文章说 ,伊拉克的“海归”派和“本土”派之争,具有明显的社会阶层背景。这是因为在萨达姆专政时期,有能力和渠道流亡海外的,多半是上流社会人士。因此今天伊拉克的“海归”派,也以上层社会为主。而被迫滞留国内、饱尝萨达姆铁拳的,自然多是无钱无势的“无产阶级”。因此今天萨德尔领导的“本土”派,主要以什叶派下层贫民为社会基础。这样一来,“什叶派内战”在“海归”和“本土”之争之外,更增加了“阶级斗争”的层次。

  文章摘录如下:

  美国驻伊拉克部队最高指挥官彼得·雷乌斯将军近日在美国会作证时,声称自从美国增兵以来,伊拉克的安全形势有所改善,但是仍建议将驻伊美军的撤军行动暂停45天。如此一来,如《纽约时报》社论批评,白宫原来以增兵来实现撤军的宣传,眼看便成了一句空话。

  美军指挥官的国会证词,说明伊拉克的安全形势改善只是表面现象,伊拉克内部的派系纷争,其实有增无减。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仇杀近来固然有所下降,可是连《华盛顿邮报》都承认这主要是因为两派原先杂居地区的“人口清洗”已经大致完成,双方“脱离接触”,而并不是教派仇恨的减少。

  最近一段时间来,从首都巴格达到南部重镇巴士拉,伊拉克什叶派之中爆发日益严重的内部冲突,显示伊拉克四分五裂的“部落化”,已经从教派之间向教派内部演变。

  最新的“什叶派内战”,起源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两个多星期前派遣数千名“政府部队”前往巴士拉,试图强行接管听命于萨德尔的迈赫迪军与其他什叶派武装的地盘,因而导致剧烈冲突和巷战。在美国空军直接支持下,“政府部队”还是未能取胜,而以伊朗促成的停火收场。

  这一行动同时又导致首都巴格达萨德尔区的迈赫迪军的反击,尤其是不断炮击美军总部和伊拉克政府所在的“绿区”,造成美方不少伤亡。

  这场“什叶派内战”的情况相当复杂,特别是有报道说反对马利基政府的,除了听命于萨德尔的迈赫迪军,还有从迈赫迪军分化出去的更激进派系。而伊斯兰Dawa党党魁马利基总理指挥的所谓“政府军”,其中坚力量其实是隶属于伊拉克伊斯兰最高委员会(原名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的巴德尔民兵。

  但是在扑朔迷离的乱局中,还是可以看出当今“什叶派内战”主要分野:这便是伊拉克什叶派内部的“海归”派和“本土”派的冲突。

  先看政府总理马利基。他早在1980年就被萨达姆政权缺席判处死刑,被迫流亡海外,长期在伊朗、叙利亚等地居住活动。直到在美军占领伊拉克之后,才和大批伊拉克海外“民运领袖”一起“空降”回国。

  至于哈基姆家族领导的伊拉克伊斯兰最高委员会,则完全由伊朗一手扶植,成立于伊朗首都德黑兰,其巴德尔民兵武装由伊朗装备训练,在19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直接加入伊朗军队与萨达姆作战。最高委员会现领导阿卜杜拉·哈基姆本人在伊朗居住了20多年,也是像马利基那样,在萨达姆政权垮台后才“衣锦还乡”。

  对比之下,领导迈赫迪军的萨德尔,整个家族在萨达姆时代一直不顾巨大的个人风险,坚守伊拉克国内,其父兄因此被萨达姆杀害,萨德尔则靠当时资格太嫩而幸免于难。这一忠于“本土”的家族牺牲历史,使得萨德尔在什叶派基层具有很大的信誉和号召力。

  这样的“海归”派和“本土”派之争,具有明显的社会阶层背景。这是因为在萨达姆专政时期,有能力和渠道流亡海外的,多半是上流社会人士。因此今天伊拉克的“海归”派,也以上层社会为主。而被迫滞留国内、饱尝萨达姆铁拳的,自然多是无钱无势的“无产阶级”。因此今天萨德尔领导的“本土”派,主要以什叶派下层贫民为社会基础。

  这样一来,“什叶派内战”在“海归”和“本土”之争之外,更增加了“阶级斗争”的层次。

  在国际上,伊拉克什叶派的“海归”和“本土”之争导致了相当诡异的局面。

  首先是“海归”派主导的伊拉克政府以美军为军事靠山,使得“本土”派打起“反美”旗号作号召。而穆斯林和什叶派世界今天的反美领袖,非伊朗莫属,以致华盛顿口口声声指责伊朗是迈赫迪军后面的“黑手”。

  可是在另一方面,从马利基到哈基姆等“海归”派领袖,无不在长期流亡中,与萨达姆的死对头伊朗结下了深刻的渊源和关系。哈基姆的伊拉克伊斯兰最高委员会更如前所述,更在两伊战争中站在伊朗一方,对“祖国”开战。这不仅是“海归”派目前在国内宣传战中的软肋,更使得伊朗在伊拉克这场“什叶派内战”中左右为难。

  伊朗前些日子完全撇开美国,直接主持什叶派内部停火谈判,固然显示了德黑兰干预伊拉克内部事务的能力,也反映了伊朗在这一冲突中的尴尬处境。伊朗所以一面支持萨德尔反美,一面又表示理解马利基政府“绥靖”民兵组织的必要。

  至于华盛顿,对“什叶派内战”固然有旨在“分而治之”的推波助澜,但是在“海归”和“本土”两造之间,也有与德黑兰类似的两难抉择:一边是表面上亲美的“海归”派与伊朗的深刻关系,另一边是“本土”派强烈的伊拉克民族主义,是抵制伊朗影响力的潜在工具。

  在如此国内外势力和影响交织的复杂局面下,伊拉克的“什叶派内战”下一幕如何上演,人们只能拭目而待。(于时语)

编辑:刘雨生】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