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历史回眸:苏联何以成为经济大萧条中的大赢家?(2)

2008年10月29日 11:00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发表评论

  3.苏联是大萧条时期的大赢家

  苏联人民的艰苦努力和苏联领导人基本正确的对外经济政策,使得苏联成为大萧条时期的大赢家。

  到1932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这一惊人的激增不仅是因为苏联生产率的提高,也是因为大萧条造成的西方各国生产率的下降。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 %,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从当时标志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指标——钢铁产量来看,苏联的生铁产量从1928年的330万吨增加到1932年的620万吨,钢产量从430万吨增加到590万吨,轧钢生产从340 万吨增加到440万吨。机器制造业的水平也达到世界第二位。

  与苏联经济的高歌猛进相对应,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力也随之上升。

  在西方经济崩溃的同时,苏联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在西方大量失业的情况下,苏联在1930年消灭了失业者。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人都在认真思考并坦率讨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1933年,美国共产党领导人威廉·福斯特参加总统竞选,获得了美共有史以来的最高选票。当时,美国失业工人甚至到苏联驻美使馆排队领取签证。德国共产党主席台尔曼在1932年的德国总统选举中排名第三。

  当时的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1933年,美苏复交的谈判在华盛顿举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先后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国务卿赫尔和代理国防部长摩根索会谈,双方表示遵守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互相保证不支持旨在反对对方政治制度的一切活动。1933年11 月16日,美苏宣布恢复邦交。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推动了其他国家与苏联关系的改善。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国际联盟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

  4.苏联总结出错误的“经验”

  斯大林执政前期的苏联,本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但苏联后来却很少提及对外经济关系对“一五”计划的重要作用。1960年苏联社会经济出版社出版的《苏联国民经济史讲义》,就突出表现出这种倾向。该书总结说:“苏联不能指望资本主义国家的帮助。资本主义国家竭力阻碍和破坏我国的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资金的惟一方法是依靠内部源泉的资金积累。”于是,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对外贸易又恢复到较小的规模。

  苏联在大萧条中的经济政策,对今天的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过,也要注意到,目前发生的只是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引起全面的世界经济危机,特别是没有引发全球性的物价暴跌。像苏联当年那样大买技术、机器设备的条件尚不具备。不过,苏联的一些经验教训还是很有启发价值的。

  苏联能基本避免大萧条的冲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行了前无古人的五年计划。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并非简单的转轨,而是制度创新。笔者认为,建立适合本国在一定时期内具体情况的体制,而不迷信某种在别国曾经成功的制度,是战胜危机的关键。

  另外,大萧条中,迷信自由市场的西方国家损失惨重。苏联当时处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相结合的阶段,却获得成功。然而,苏联后来却错误地总结“经验”,走上单一的计划经济道路。而西方国家则加强了国家管制,逐步在经济发展上超过苏联。

[上一页] [1] [2]

编辑:李洋】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