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武装爆炸网络揭秘:各种伪装术令美军头疼(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伊拉克武装爆炸网络揭秘:各种伪装术令美军头疼(2)
2009年02月19日 16:31 来源:《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除了以上说到的路边炸弹和汽车炸弹,“基地”组织将炸弹的伪装方法做到了极致:一种米黄色粉末或胶泥状的物质——C4高爆炸药,通常会被装入掏空了的鞋子底部。伊拉克人每天都要到清真寺中做礼拜,而鞋子一般必须脱在外面,或是夹在腋下带入。袭击者便借此机会携带装有C4高爆炸药的鞋子进入拥挤的清真寺中引爆,造成近距离的重大人员伤亡。还有还被伪装在VCD机等音响设备中的地雷等,这些伪装方式令人防不胜防。

  不仅如此,“基地”组织每次实施爆炸袭击时,几乎都会另外派人在暗中将袭击的全过程拍摄下来,以便于反复学习,提高攻击的技巧,同时也用来培育新人。

  自杀式人体炸弹“制造流程”

  为了达到最佳的袭击效果和最广泛的影响力,“基地”等极端武装分子将自制炸弹和“圣战者”结合了起来,组成了无比残忍的自杀式人体炸弹。

  六年间,随着安检更加严格,“基地”组织麾下的自杀式人体炸弹已经逐步从普通民众转变至妇女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因为伊拉克女性身穿黑色长袍,便于隐藏随身携带的爆炸物,而且依据伊斯兰文化,女性不能被男性安检人员搜身,因而他们和未成年的孩子更加容易混入人群,实施自杀式袭击。

  与“基地”组织头目扎卡维关系密切的一名前“基地”头目穆拉·纳齐姆·朱布里向《环球》杂志记者讲述了“基地”自杀式袭击网的内幕。

  很多伊拉克妇女和未成年人因为亲人在驻伊美军和伊拉克安全部队清剿行动中或部族冲突中丧生,他们因而变得愤怒和绝望。“基地”组织便充分利用这个弱点,鼓动他们实施报复行动。此外,“基地”组织还盯上了那些失业的、急需经济来源的大批青年。“基地”组织以巨额钱财诱使这些未成年人成为他们的杀人机器。

  此外,还有自杀式汽车炸弹,即自杀式袭击者和汽车炸弹的结合体。“基地”组织在这方面从不缺少自告奋勇者,这些人大都通过伊拉克的邻国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进入伊拉克实施恐怖活动。

  伊拉克内政部官员介绍说,自杀式袭击者手持爆炸背心的引爆开关,并在袭击者希望的场所引爆。爆炸物一般是硝基炸药、C4、TNT等威力极强的物质。过去两年间,“基地”组织共发动了上百起自杀式袭击,其中有24起是由儿童人弹实施的,约占所有自杀式袭击数量的20%。儿童人弹成为“基地”组织手中让人防不胜防的武器。

  被招募进“基地”的网络后,“基地”组织便以胁迫和恫吓的压力,迫使这些未成年人去卖命。他们威胁招募来的孩子,如果不遵守命令,就会向伊拉克警察和美军告发,并公布他们接受自杀式训练的录影带;甚至还威胁会杀害这些孩子的家人,逼其就范。

  朱布里介绍说,“基地”组织其实早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招募9岁至15岁的儿童自杀式袭击者。被招募来的孩子处于该组织成员24小时严密的监控之下。训练者采用“洗脑式”的方法,不断向这些孩子灌输“圣战”等极端内容。他们有选择地滤除了教义中崇尚和平的内容,却极度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权利而牺牲。

  在实施自杀式袭击的前夜,“基地”组织会为某个被选中的儿童人弹举行一场盛大的送别仪式。“基地”组织当晚会彻夜不眠,欢呼并祈祷这个儿童人弹即将升入天堂。日出前,还会举行一场“日出祈祷”。届时,所有成员和被选中即将实施袭击的儿童人弹在一起继续诵读《可兰经》,直至启程。

  “那个时刻,‘基地’组织会像送新郎官到婚礼一样,送别这枚人弹。然后,儿童人弹便去牺牲自我。”朱布里说,“他们(‘基地’组织)招募无知的、愤怒的孩子,在袭击目标时把自己炸得粉碎。”

  “基地”组织2005年最初的自杀式袭击项目名为“基地立方”,一批孩子和青年男女被招募在一起,集中在位于巴格达南部的一个地区受训。这个训练营中有90名自杀式袭击者,完全由“基地”组织控制。此后,美军在清剿行动中先后发现了“雄狮俱乐部”、“青年天堂”等自杀式袭击者网络。这些自杀式袭击者不仅在逊尼派聚居区制造爆炸,同时也对什叶派穆斯林发动袭击,目的是在伊拉克各派之间制造仇恨和对立。

  2008年11月中旬,伊拉克北部一基地官员的地下藏身处被美军和伊安全部队端掉。直接负责招募儿童成为自杀炸弹袭击者的“基地”组织头目阿布·加兹万被打死。从他身上发现的电脑U盘里储存着训练和招募儿童的蓝图计划显示,招募范围最远到达北部的摩苏尔和阿布格里卜。

  环球杂志稿件,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

【编辑:李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