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人缘"十大前瞻:韬光养晦 化解"威胁"(8)——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中国"国际人缘"十大前瞻:韬光养晦 化解"威胁"(8)
2009年09月26日 22:06 来源:《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前瞻八:全球营销

  张燕生给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金融危机前,中国的出口主要依赖外国大的进口商和采购商,他们在中国下单后,将中国的产品运销到全世界。金融危机来临,大进口商们纷纷将中国的订单砍掉,中国外需萎缩的十分厉害。“以前我们GDP的增长,平均下来有2个百分点要依赖外需,现在这2个百分点不存在了!因此下一步,我们经济上的对外新战略就必须是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营销体系和全球生产体系。”

  经济危机成为中国调整自己“内需”和“外需”两个市场的良机。“如何把中国的产品从主要依赖欧美市场转化为本地区的投资、本地区的贸易和本地区的消费,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去做的工作。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也就是企业经常讲的‘渠道是王’”。

  “我们过去更多地考虑如何把过剩产能通过‘走出去’,转移到国外,是讲的生产,现在则应该帮企业寻找全球营销网络,建立起企业在不同市场区的渠道。”张燕生说。

  王在邦把过去20年全球的发展归纳为“粗放式”发展,认为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上层建筑,如金融监管严重滞后。金融危机后,所有的国家都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国也不例外。在调整中协调内需与外需市场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也指出,中国接下来要做的,是打破国内垄断,释放私人部门的活力,真正地挖掘内需,使中国经济体以内需为主导,使国际上其他中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加深,而非像现在那样主要依赖欧美经济体。“如果中国经济转型成功,成为最终需求的发源地,其他国家对中国需求经济的依赖就能成为一个实质性的东西。”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9月8日刊登了大和综合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肖敏捷的一篇文章,指出金融危机后下一步中国经济体的战略需求:“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契机,依赖于全球性经济繁荣的以投资/出口为主导的高增长模式正迎来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在此背景下,实现以个人消费为支柱的扩大内需对于中国来说就成为一个吃紧的课题……一个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