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连射导弹加剧紧张局势 美国威胁更严厉制裁(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伊朗连射导弹加剧紧张局势 美国威胁更严厉制裁(2)
2009年09月29日 13: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美国政府也在探讨如何争取更多伙伴国,以便在要求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更严厉制裁决议时,有更多国家站在华盛顿这一边。

  美国官员指出,目前其它国家不太可能支持华盛顿,对伊朗的汽油或其它提炼油实施禁运。其中一名官员说,美国的欧洲盟国认为,这是个“愚钝的武器”,只会伤害伊朗平民,引发民众不满,并且让伊朗全国上下在总统内贾德的领导下团结起来。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面对全国》节目中透露,奥巴马政府正在探讨如何“扩大和深化制裁”。她指出,现有的制裁存有“漏洞”,不过,美国已从它同朝鲜打交道的经验中学习到,如何确保在实施惩罚性措施的同时,获得各国的广泛支持。

  美国官员坦承,尽管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上周的立场出现改变,但要说服俄罗斯同意对伊朗长期实施严厉制裁还是相当困难的。

  美国是否准备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27日播出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中,对美国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给予否认,称“不排除任何可能的选择。但现阶段来看,军事选择只能赢得一点时间而已。”他坦承,袭击伊朗核设施难有显著效果。盖茨提到了10月1日六国同伊朗举行的磋商,他表示:“尚有余地通过外交努力和经济制裁,劝说伊朗停止核武器开发。”

  西方国家表示强烈关注

  伊朗连续试射导弹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法国外交部表示“极度关注”。法外交部的声明说:“我们呼吁伊朗选择合作而非对峙的道路,立即停止这类极度破坏性的活动。”法国外交部发言人克里斯蒂娜?法热表示,伊朗试射导弹“是一种挑衅,尤其是在我们对与伊朗对话的意愿高涨时。”

  英国首相布朗的发言人则表明:“周末的导弹试射显然是值得关注的,但我们知道主要课题依然是伊朗的核发展计划。”对伊朗10月1日同六国代表举行的谈判,布朗发言人说:“我们必须竭尽所有努力解决伊朗核问题。”

  欧盟外交事务最高专员索拉纳则指出:“在这个背景下,伊朗的任何活动都值得关注。”

  俄罗斯则呼吁国际社会保持冷静。俄外交部某官员28日表示,俄罗斯敦促国际社会就伊朗导弹发射一事保持冷静。国际文传电讯社引述俄外交部消息人士的话指出:“我们不应该让情感指挥行动,我们必须试着冷静下来,首要问题是与伊朗开展有效的谈判。”

  以色列要攻打伊朗?

  对伊朗连续试射导弹最担心的无疑是以色列。伊朗近期向联合国提交正于科姆兴建第二座浓缩铀厂的书面报告,据相关分析,这将大大提高以色列军事袭击伊朗的可能性。以色列趁机游说美国会议员,表示“是推翻伊朗疯狂政权的时候了”。

  以色列今年夏天就派遣了两艘萨尔级战舰赴红海,被视为向伊朗发出警告。以色列外长利伯曼曾表示,外交部的重点将由巴勒斯坦转向伊朗。

  香港《明报》28日报道,以色列外交部政策研究中心(INR)主任巴坎(Nimrod Barkan)接受访问时称,伊朗核问题是目前最重要及迫切的议题,尤甚于巴勒斯坦问题,“因为伊朗在1年后便可拥有核武”。他誓言若外交途径无效,那便要考虑“其它途径”。“国际社会需要在未来半年至1年内做出决定,否则便要面对一只怪兽。”

  “中央社”29日援引英国《每日快报》报道称,沙特阿拉伯拟同意以色列空军使用其领空空袭伊朗。报道称,负责英国海外情报工作的M16局长史卡里特(John Scarlett),近期在伦敦密会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Mossad)局长达甘(Meir Dagan)与沙特阿拉伯官员。三国官员的闭门会议中,史卡里特获知,若以色列决定出兵攻击伊朗,沙特阿拉伯拟同意开放领空供以色列空军使用。

  但在伊朗核问题上,以色列始终不能无视美国的态度。尽管10月1日核谈判前剑拔弩张的紧张态势日益升高,但美方对于出兵伊朗仍持谨慎态度,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Strategic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评估,若伊朗与以色列开战,死亡人数可能高达600万人。面对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以色列不得不三思而为。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