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给奥巴马戴上“紧箍咒”?(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诺贝尔和平奖给奥巴马戴上“紧箍咒”?(2)
2009年10月20日 13: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也就是在那次峰会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公开表示愿与奥巴马做朋友,并立即决定与美国恢复大使级关系。

  同样是在今年4月,奥巴马在作为冷战象征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发表演说,表示“将采取迈向无核武世界的具体措施”,并呼吁其他有核国家予以赞同。“无核武世界”,是奥巴马在学生时代就有的梦想。

  在联合国安理会9月召开的以核裁军和核不扩散为主题的首次首脑级会议上,美国提出的关于实现“无核武世界”的倡议得到了一致通过,成为了废除核武器呼声在全球高涨的契机。

  客观讲来,托尔比约恩·亚格兰的颁奖词并非只是吹捧:“作为总统,奥巴马在国际政治中创造了一种新气象。多边外交又重获中心地位,强调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对话和谈判成为解决哪怕是最复杂国际冲突的首选手段。无核世界的观念有力地促进了裁军和军控谈判。很少有人能像奥巴马这样引起全世界关注,让人们期望更美好的未来。”

  虽然在这个时刻,和平奖委员会和奥巴马都不得不面对嘲弄和批评,但嘲弄毕竟与愤怒不同。

  不论是近年来的多位和平奖当选者,还是此次候选名单中相当一部分人,都存在诸多国际争议,对他们的选择,将带来压力、争吵,乃至更严重的后果,奥巴马虽成绩“不够卓著”,但选择他其实相当保险。

  和平奖体现的价值标准

  10月10日,挪威主要反对党领导人质疑把和平奖颁给奥巴马的决定,要求诺贝尔评审委员会主席亚格兰辞职,理由是他同时担任欧洲委员会秘书长有损诺贝尔评审的独立性。亚格兰曾出任挪威首相和外交大臣,今年起担任委员会主席,上月底当选为欧洲委员会秘书长。

  其实,诺贝尔评委会的立场多年来是基本一致的。虽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写明,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结束军国主义和战争,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机构、组织)”,但他并没有规定实施细则。

  和平奖不和其他4个奖项同时颁授,而是选择在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纪念日颁发。颁奖地点也不在瑞典,而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评委会成员由挪威议会任命,虽然宣称“不受其他国家和外国势力的左右”,但英语、法语背景,决定了他们对亚洲情况了解不多。

  据统计,从1901年和平奖颁发至今,美国人或是机构获奖次数达到19次,远高于其他国家。而诺贝尔和平奖官方网站对1901~2001年该奖百年的数据做出统计,西欧国家获奖次数多达44次。获提名人员或组织也是绝大部分来自西欧和北美。

  和平奖体现的价值标准并不是欧美的保守派,而是改革派、自由派。这一特色在2002年的评选中得到了突出体现。当年,与踌躇满志的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因“9·11”成为强势总统的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纽约市长朱利安尼等呼声很高的候选人竞争,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最终捧走和平奖。

  1977到1981年,卡特任美国总统期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他的调停和斡旋还为以色列与埃及达成戴维营协议做出巨大贡献。卸任后,卡特成立相关机构,一度穿梭于几大洲对国际冲突提出解决方案。

  但是接受和平奖前,卡特早已远离政治圈和外交圈。只是在当年5月,他访问古巴,成为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第一位到访的美国前总统。和平奖评委会不去烧保守派的“热灶”,却把奖项颁给了卡特,这一决定颇耐人寻味。

  “假如3年以后,美国能够主动将其战略核武器削减至50%,再给奥巴马授予这个奖,会更有说服力。关键是在目前的形势下,谁也不相信美国会削减核武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说。

  现在,要求奥巴马拒领诺贝尔和平奖的呼声在美国不绝于耳。有观察家认为,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并不是“馅饼”,而是敦促奥巴马去兑现那些关于和平的承诺。换言之,这是欧洲人设计的“陷阱”,给美国总统戴上的“紧箍咒”。

  “和平奖成了玩弄权术的奖项,是一个装了毒酒的圣杯,可能并非奥巴马想要的。”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亨利·巴基说。

  但奥巴马显得很坦然:“说实话,我觉得自己不够资格跻身此前获得这一奖项的革新者行列。授奖于我,是颁奖者发出的‘行动召唤’。”他计划于12月10日亲自前往挪威首都奥斯陆接受奖项,并将获得的140万美元奖金捐给慈善机构。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