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历哥本哈根大会:会场像没有硝烟的战场(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记者亲历哥本哈根大会:会场像没有硝烟的战场(2)
2009年12月30日 23:48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面对发展中国家的指责,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边百般狡辩,一边把矛头对准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玩起分化瓦解的策略。从记者第一天参加欧盟的新闻发布会,直到最后一天,欧盟谈判代表说得最多的就是,欧盟没有打算扼杀《京都议定书》,只是这份议定书没有把一些大国包含进来,所以应该扩大其范围。这一要求貌似合理,实则混淆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因而遭到发展中国家的有力驳斥。

  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就直斥欧盟把自己和中国比的做法“不厚道”。

  《哥本哈根协议》艰难出炉

  18日是110多位前来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峰会的日子。原定10点召开的会议,因为美国总统奥巴马迟迟没有露面,到了11点钟还没开幕。突然,会场内一阵骚动,原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宣布退场,以示抗议。

  中午12时,峰会终于开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首先上台发表讲话,紧接着是温家宝总理阐明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随后,巴西总统卢拉、奥巴马等众多与会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先后登台发表讲话。可以听出,发达国家的立场没有任何改变,而发展中国家坚持要求发达国家大幅减排和提供气候融资的立场也没有松动。

  18日晚上,多国领导人的讲话结束后,各方迟迟没有任何表态,大会似乎难逃“无果而终”的命运。最后关头,美国和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在内的“基础四国”的领导人经过磋商,提交了就气候谈判基本原则问题作出规定的《哥本哈根协议》草案供大会讨论。

  19日凌晨3时,满脸疲惫的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开始主持全会,让各国谈判代表讨论《哥本哈根协议》草案。从18日清晨6时开始一直没有合眼的记者也只能再次拿起笔跟踪会议进程。

  19日清晨8时,就在实在撑不住的记者开始打瞌睡之际,拉斯穆森木槌一敲,宣布草案未获通过。接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强调,会议还不能结束,只是休会,大家还要继续讨论,以便最终拿出一个结果。

  终于,19日下午,经过几个小时的磋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记者连续30多个小时的苦熬也终于到了头。(记者刘晓燕)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