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巧外交”难“骗”中国、欧洲、俄罗斯(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美国“巧外交”难“骗”中国、欧洲、俄罗斯(2)
2010年04月27日 09:52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地区次势力开出价码,欲与美国交换利益

  ●土耳其愿在伊朗核危机中展开斡旋

  路透德黑兰4月20日电:土耳其外长达乌特奥卢表示,土耳其准备就陷入僵局的伊朗核问题与西方国家斡旋,以免伊朗遭受制裁。

  伊朗是土耳其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制裁伊朗可能对土耳其产生连锁影响。

  ●韩媒称韩国应该参与到金砖四国

  韩国《中央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如果金砖四国要扩大的话,韩国将和墨西哥成为候选国家。

  评论称,如果韩国为加入金砖四国需要说服美国或寻求美国谅解。韩国可以跟美国解释,韩美关系紧密,(韩国的加入)可以起到稀释金砖四国“反美”倾向的作用。

  对俄罗斯的这份外交收获,世界各国都看得清清楚楚,而其中跃跃欲试,想如法炮制的国家也不少。不论是土耳其毛遂自荐,以近东地区的能源通道大国的位置自居,并就伊朗核危机展开斡旋;还是韩国试图加入金砖四国,以新兴经济体与美国之间的调停人自居,都属于此类。

  当然,这是世界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在西方虚拟经济的魔力暂时停滞之后,那些人口规模不小、经济基础本来不错的某些关键地区的中等规模国家,其重要性就日渐凸显出来。而与此同时,本来占据该地区地缘政治主导局面的美国,其力量暂时退却。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这些地区力量中心崛起的条件。

  这也是美国依靠“巧实力”外交无法回避的局面。因为所谓“巧实力”,就需要借力打力。对于这些自认为有可能被美国所借的地区力量来说,开出一个比较高的价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这方面,俄罗斯已经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先例。

  评论员认为,对于土耳其、韩国这样的中等国家,其对国际政治发言权的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应该予以理解,这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体现。

  但是对美国而言,这个趋势却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只依靠“巧实力”的话,美国有多少利益能够拿来与这些国家交换,从而达到制约另一部分国家的目的?

  评论员认为,对欧盟的“苦肉计”也好,对俄罗斯的利益让步也好,还是那些次力量中心的要价也好,都是因美国“巧实力”外交而起。但是这个不涉及任何核心利益让步的“巧实力”外交,其结果很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奥巴马外交还能变得更巧么

  ●WTO总干事巧妙回避人民币汇率问题

  路透华盛顿4月22日电: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22日在被问到人民币汇率问题时称,他对汇率操纵是否是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的问题“极度谨慎”,因WTO关于该问题的一项规定从未受到过检验。

  ●G20财长会议未提人民币汇率

  本报25日综合消息:G20财长会议25日闭幕,会议公报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只字未提。美国财长盖特纳表示,人民币升值与否是“中国自己的选择”。

  日本财相菅直人说:“我们没有讨论人民币问题,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中国不会太喜欢。”他曾在会前公开警告,公开对中国施压不会奏效。在会前曾向中国施压的巴西,如今则称“巴西的主要问题是弱美元”。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国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的同情和理解。

  这其实也不意外。但是若联系G20财长会议之前,美国媒体的报道,观者对此结果就会颇感欣慰。那些报道纷纷称,印度和巴西央行行长已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而欧盟有可能转变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立场,支持美国观点。

  在此前的《天下纵横谈》中,评论员曾经认为,从中美经济结构方面来说,美国是不敢与中国打汇率战抑或贸易战的,这是由美国的虚拟经济,高度需要中国的实体经济来互补的根本所决定的。也正是因为这个根本原因,美国后来才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大踏步地后退。

  当然,美国不敢单独与中国打贸易战,并不等于美国人不想让人民币升值。美国是希望能够通过安抚欧盟与日本,实现向中国共同施压,其标志性事件分别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高盛事件,以及美国对丰田公司仅处以1000多万美元的罚款而让丰田事件结案,这比此前舆论所称的可能高达几十亿美元的罚款要少很多。

  不论是来自法国的WTO总干事拉米,还是日本财相菅直人,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采取了同情中国的立场。而作为南美区域力量中心的巴西,则更是指出:当前巴西的主要问题是弱美元!

  评论员认为,巴西人的话可谓一针见血,其实,弱美元不仅仅是巴西的问题,而且是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当前世界经济最大的问题是美元贬值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也就是美元霸权问题,而不是什么人民币汇率问题。评论员认为,只要这一真相为全世界所了解,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就是再巧,恐怕也是无米之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