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杂志:一场世界范围的文化“战争”(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环球杂志:一场世界范围的文化“战争”(2)
2010年05月10日 16:00 来源: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那么,到底有没有出现能与美国流行文化抗衡的力量呢?新的科技革命会不会对美国流行文化称霸带来影响?会不会使未来的流行文化越来越趋同呢?

  “美国文化历来就有竞争者,但它并不是惧怕,而是包容、吸收那些挑战它的文化,用以丰富、强化、光大自己的文化。美国的文化产业规模是全球最大的,好莱坞电影、创意产品、戏剧、图书等等产业都极具竞争力。从目前来看,美国仍然是最强大的,还没有哪方力量可以威胁到它。”何茂春这样告诉《环球》杂志记者。他认为,从文化产品来看,各国是有竞争关系的。所谓文化产品,指的是依附文化而生产出的商品或服务。近年来,随着新兴国家的发展和他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一些国家的文化产业对美国的文化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这并不是一方强大,另一方就必然灭亡的关系,而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从需求来说,美国也有巨大的需求市场,并不只是文化产品的提供方,别国的文化产品也可能在美国市场上做大。

  张颐武教授则认为,虽然从全球范围内看,挑战美国文化、抗衡美国文化模式的全球影响力的文化还没有出现,但从区域范围来说,这种挑战不但存在,而且大有超越美国文化之势。区域范围内,以东亚地区为例,韩国、日本、中国和大中华地区,已经形成了不少大众文化经验,在本地影响力比美国文化的影响力大,一些品牌、文化人和艺人在本地的知名度和欢迎程度比美国文化要高得多,并不是都盲从美国。“但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尽管在某一个区域美国不是最强的,但用最大公约数来放眼全球,美国还是不可挑战的。”

  那么新的科技革命,比如互联网的发展,会不会对美国流行文化的这种态势造成影响呢?汤姆森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随着频道越来越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流行文化的平衡正在被打破。上个世纪80年代,如果你生长在美国,很大程度上你所看的电视电影,没有不是美国生产的。但现在我们有300个、400个甚至500个频道,你可以看BBC,看西班牙电视,你可以从网上下载你想到找的任何东西,所以文化壁垒正在被打破,以前我们看到的是美国出口很多,进口非常少。但现在这些都被频道和互联网所创造的宇宙改变了。当然,更为巨大的改变还需要时日,但是目前文化的选择确实更多了。”

  除此之外,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未来的流行文化可能正在在进一步趋同。无论是中国的流行文化还是美国的流行文化,在形式上由于媒体的趋同,内容的形式和创作也会趋同。李茂春则认为,这种趋同需要辩证地来看,一方面,文化产品的表现模式和手段、核心的价值观确实在趋同。举个例子,宝莱坞有印度文化的特色元素,但是它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销售模式、文化产品的生产及创作方式、市场的运行规则等等,和好莱坞是趋同的,而文化产品对善良、正义等价值观的宣扬,也是趋同的。但是,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现在却是越来越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其他产品一样,也有成本问题。价格低、质量高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很多国家都重视文化产业,开始慢慢崛起,产品的竞争力也在增强,比如说东亚的动漫产业发展得很快,同时也凝结了东方的价值观。这对全世界的文化繁荣来说,是一件好事。

  张颐武教授则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全球化不是统一的趋势,而是一个调色板。由于流动和传播变得越来越容易,谁也不能把握住全世界,将来的文化发展趋向于越来越分散,区域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中国怎么办?

  在这样一场文化“战争”中,每个国家都试图争得一席之地,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流行文化的着力点在哪里?不具备美国流行文化那种强适应力,是不是就不能借鉴美国流行文化的传播和推广途径呢?

  何茂春认为,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价值观的混乱。这导致了中国文化产品缺乏方向。日韩的电视剧看起来拖沓冗长,但仍然受欢迎,这是因为里面有“仁孝礼智信”的价值观。但中国的不少影视剧作品,缺乏这样的内在价值观,不仅难以走到西方,就是在东方,也不能被广泛认同。因此,中国要做的,首先就是找准自己的价值观,融合普世的价值观,并用合适的方式去宣扬它。

  那如何才是合适的方式呢?张颐武教授向《环球》杂志描述了中国流行文化推广的路径图:首先,必须抓住对区域的把握,否则很难走向全世界。中国的市场本身就很大,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势。比如流行歌手方面,当年邓丽君在许多地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台湾、香港和日本。我们要在这个区域市场上有建树。随着区域市场占主流,我们要在全球的华语圈站稳脚跟,这样,就可以让各个地方的主流群体多些了解。这些都做到了,中国流行文化的市场份额就会很大,人家自然会关注到中国,中国就可以因势利导,借力使力了。

  “现在中国有一个误区,老喜欢自己埋头苦干,花了大价钱,但影响力很小。30年改革开放,我们借了美国的力,文化的发展也可以这样借力,使用美国的路径。就像奥运会,我们邀请了国际团队和国际公关公司来帮助我们,一方面市场份额大,一方面请人帮你做全球传播,远比自己单干强。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过程,何乐而不为呢?”张颐武说。(《环球》杂志记者/乐艳娜 谢黎 辛省志 驻华盛顿记者/王丰丰 实习记者/张敏)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