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谈判日本态度依旧强硬 中日东海新角逐展开(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30年谈判日本态度依旧强硬 中日东海新角逐展开(2)
2010年05月14日 10:07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未来东海争夺将更趋激烈

  风平浪静的海面,却暗流涌动。日本在东海的一系列单方面行动,日益让中国显得被动。2008年7月,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舰撞沉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的台湾渔船,并加强了对钓鱼岛的巡逻和警备;2009年夏,日本“指礁为岛”,向联合国海洋委员会提交了以冲之鸟为中心、扩展外大陆架达200海里以上的报告,企图获取数十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海域;日本的海上巡逻机、巡逻舰全方位覆盖相关海域……

  对此,中国国家海洋局海监大队的一位人士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国不能仅仅停留于被动抗议,应该通过海洋渔业、资源勘探和海监、海军巡航等多种层面,从行动上落实我国在东海的主权宣示。最好是每天都有中国船只或飞机在东海巡航,“我们正力图做到这一点,但面临着很大的外交压力”。

  纵观中日东海问题,分歧与争议主要集中在海洋主权划界、岛屿归属和海洋资源开发三个层面,中国外交界人士认为,“划界问题是根本,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林晓光教授看来,中日东海新一轮角逐表现出三个最明显的特点,一是双方政府的动作比较多,中国有政府立法,军舰演习,渔政、海监巡逻执法;日方海上保安厅和海上自卫队则加强了对钓鱼岛等相关海域的巡逻,并且逐步加固“冲鸟礁”,制造新的冲突点;二是双方都在国际法层面上寻求对自己有利的支持;三是双方都具有相关海洋战略,并且两者的战略存在一定程度上竞争与冲突。”

  东海争端何去何从?

  林晓光教授预测说,未来两国围绕东海权益的争夺会更加激烈。如果两国的协商工作做得好,形势可能会缓和一些,但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处理东海问题,对双方都是一个挑战。

  黄大慧教授则表示,东海要真正成为“和平、合作、友爱之海”,首先需要日本放弃任何单方面的行动。不过,黄大慧也强调,两国在东海发生激烈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双方都清楚“和则两利,斗则两败”。

  日中应建立东海危机管理机制

  ——专访日本外务省中国课长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梁辉发自北京 针对日中两国近日在东海问题上的摩擦,本报日前专访了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中国蒙古课课长垂秀夫。

  《国际先驱导报》:日本在东海油气田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是什么?

  垂秀夫:在东海资源开发问题上,日中两国尽管有着各自的立场,但两国基于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的领导人之间共识,2008年6月就东海的日中合作达成了原则共识。关于该原则共识也许有各种看法,但重要的是,这是双方在尚未解决东海界线划定的情况下,从日中关系大局出发达成的共识。

  因此,就双方的差异之处进行讨论,使共识不能取得进展,甚至于造成负面印象,这是非常遗憾的。必须根据原则共识的基本精神,推进基于该原则共识的合作。这项工作将有益于充实“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日方愿同中方一道共同努力,通过推进这一原则共识,将日中间合作的可能性展示给两国国民。

  Q:在日方看来,中日在东海油气田问题上的分歧是什么?

  A:关于东海的法律地位,双方都有着自己的立场。因此,在2008年的原则共识中明确表述,日中两国“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另一方面,2008年原则共识中的合作对象定为,对北部海域进行共同开发,日本法人按照中国国内法参加白桦(中国称“春晓”——编者注)的现有油气田开发。对于这一原则共识的核心部分,日中双方的理解完全一致。

  因此,为了两国的共同利益,早日落实具体的开发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Q:在东海,中日是否需要达成一个共同的行为规则以避免可能的冲突?日本外务省是否正就此展开工作?

  A:日方也持相同考虑。日中两国应该努力尽量避免发生摩擦,但同时建立起应对万一产生摩擦时的危机管理机制。例如,可以考虑推进日中间的海上搜救方面合作,以及创设防务部门间的海上联络机制。关于上述几点,在4月举行的日中领导人会谈上,鸠山首相曾向胡锦涛主席提起过。今后,面向具体机制的构筑,日方愿与中方继续加强合作。

  Q:在东海问题上,日方对中方抱有哪些期待?日方将如何与中方一同推进,让东海成为“友好之海”?

  A:以2008年的原则共识为主,日中两国在东海有着许多拥有共同利益的事项,包括海上搜救合作、渔业资源管理等。在这些领域不断开展具体合作的过程中,通过两国国民推进共同事业,汗往一处流,不仅可使日中国民之间的感情得到融合,同时也可以实现“友爱之海”。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