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驻京办开辟新生存方式 “潜伏”网络、饭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县级驻京办开辟新生存方式 “潜伏”网络、饭馆

2010年06月29日 15:33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根据国务院规定,本月底是582家驻京办的生死大限,其中要撤县级政府驻京办436家。湖北、陕西、江西、吉林、山东、黑龙江、山西、浙江、河南、甘肃等十几个省份已经公布了驻京办裁撤方案和时间表。而记者调查发现,很多被撤销的县级驻京办早已开辟了新的生存方式——销售推广类的工作搬到了网上,实体经营的驻京办转为经营企业,还有的驻京办则干脆变成个体潜伏了起来。

  寻找出路

  网上销特产

  《驻京资讯》报的社长李罡最近几天特别忙碌,很多县级驻京办的负责人纷纷找到他,这些人看重的并不是这份发行量不大的报纸,而是要和他商谈把驻京办业务改到网上推广的问题。李罡告诉记者,受国家全面撤销县级驻京办的禁令影响,县级驻京办已经开始了后驻京办时代的另类生存,业务上网就是其中的一种变通方式。

  前一段时间,一些县级驻京办负责人心存侥幸,最近确定撤销后,他们纷纷开始寻找退路,据李罡介绍,那些身份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的驻京办人员都在忙着回乡寻找位子,而另外一些不在编的人员则选择留在北京。和全国2900多个县的数量相比,此次撤销的436家县级驻京办只是其中正式备案的部分,而那些原本就是黑户的驻京办,“本来就没备案,所以谈不上撤销的问题”。

  李罡指着他办公室里的茶叶等地方特产说:“很多确定留守的驻京办负责人打算把原本开店销售的地方土特产品拿到我们的驻京办网上。推广地方旅游和劳务进京等原本驻京办的主要业务也都在商谈网上销售。西北和东北有几个县的劳务输出也在找我们谈。”

  饭馆藏身 摘牌后隐蔽办公

  在西三环附近的一条小街上,有一家不起眼的地方菜馆,从这家饭店上楼就到了沿海某省一家县级驻京办。该驻京办负责人吕蒙(化名)说,“两个月前,我们在省里统一安排下摘了牌,现在这里已经转为企业化经营了,这就是一个家乡菜馆。”

  如果是初次来,只有通过服务生的指引,才会知道有一个通往二楼的楼梯。“我们老板说了,不用告诉来吃饭的人上面是做什么的,只有能准确报出家门的人,我们才会指引一下,老板警告过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服务员说。记者顺着楼梯来到二层,马上有人过来警惕地询问来找哪位?即使没有挂牌,访客也会清楚地看到这里之前应该是一个小招待所,还有前台以及接待人员守在那里。只有继续往里走才会发现这不是普通的招待所,除了一个个房间外,还多了一些展示地方特产和名烟名酒的柜子。墙上的名人字画也在提醒来人,这曾是有些文化内涵的接待场所。

  据吕蒙介绍,这家县级驻京办已经成立超过20年。自从2001年来北京工作后,吕蒙就很少回老家,前两年,他把父母也接了过来。吕蒙告诉记者,除了那些有职务或是公务员身份的驻京办主任,其他的人大多都不愿意再回去。吕蒙认为,清退令下达后,那些县级驻京办“船小好掉头”,倒是那些发达省份富裕县的驻京办,需要处理的“后事”繁琐。他说:“那些已经在北京购置了产业的驻京办,6个月处理时间基本不够用,如果处理得太着急,弄不好还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吕蒙和家里人现在都已适应了北京的生活,面临清退大限,他心情格外复杂,“谁不想在发达的首都生活?我只有听从县里的指示,只是现在的政府部门职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出来这么久了,再回去就算级别上有所照顾,但以前的岗位肯定没有了,一旦安排不好就只能赋闲在家。我现在从心底里希望那些我接待过的领导能记得我的好。”

  个体生存

  留一两个人开张

  更多的相对贫困地区的县级驻京办则转化成了个体存在,通常一两人,租一间房就“开张”了。其中,北京站、北京西站和三元桥是“黑驻京办”比较集中的地区。上周,记者来到北京西站附近羊坊店的一个小区,这里的老住户都知道,小区里曾经有超过10家的挂牌驻京办,现在,这些牌子已经很难看到了。一位乘凉的大爷告诉记者,“牌子没了,但人还没有撤,不过确实比以前人少了,也没有原来那么多人到院子里来找他们了。”

  在《驻京资讯》李罡的推荐下,记者联系到安徽省某县级驻京办的负责人于平(化名),当时他刚将一名来京上访人员送上回安徽的火车,正满头大汗地从火车站往回赶。他说:“干六年了,我其实就是跑腿的,名义上是联络处主任,其实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比《驻京办主任》里描写的主人公差远了。”

  回忆起初来北京的艰辛,于平充满了感慨:“2004年,我作为县里的招商小分队成员被派到北京,后来这个小分队逐渐演变成驻京联络处了。刚开始,县里只拨付了3万多元的经费,只够房租、水电、电话费和差旅费,最尴尬的就是没有招待费,那个时候已经有人在议论驻京办主任的腐败问题了,但我们要省吃俭用才够花,真没有多余的闲钱腐败。”

  “我们也知道有些驻京联络处的形象不太好,在小区租房子、人员经常变换,有时候还乱停车,但是有些事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们要面临‘零上访’、 ‘一票否决’等巨大的考核压力。”

  在于平看来,不管是上网推广也好,转成企业经营也罢,还是像他们这样的个体生存,总是有需要才会存在,“存在即合理”,“我不像有些人那样想留在北京,我希望在老家安享晚年。希望有一天不再需要我们这些人跑项目、做联络、搞维稳,希望黑驻京办成为历史。” 侯振威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