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不要动辄给批评意见戴上暴力的帽子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南方日报:不要动辄给批评意见戴上暴力的帽子

2010年06月30日 08:5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21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一段现场连线,主持人邱启明数度询问江西省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平其俊关于“下游群众的安危”的问题,平其俊未正面回答,反而大篇幅提及各级领导的“重要指示”,致使很多网友认为其“官腔浓厚”,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甚至有人编出“拍手歌”、调侃称之为“马屁精”。但是,舆论风潮最近急转直下,多篇报道指责网民的批评为“网络暴力”,认为这些批评已经对平主任的个人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在微博中说,“有人举牌要其走人、接匿名电话、精神恍惚、不敢回家、妻子哭泣、孩子不能上学”,为平其俊打抱不平。江西防总办公室主任祝水贵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次事件不会影响平的工作,并解释当时决口刚发生,确实没有现场数据,“换了谁也回答不上来”。

  的确是一场成功的危机公关!本来舆论的矛头是对准官腔浓厚的平主任,现在平主任成了“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于是大家忘却了官腔,忘却了把领导指示挂在嘴边的活生生的官场现形记,转而将矛头对向了“网络暴力”,对准了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当然是有界限的,平主任的家人是无辜者,不应受到牵连,但这并不意味着批评平主任就是错的。从平其俊个人来讲,在接受央视现场连线采访时,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他当时其实是一个新闻发言人的角色。但这个新闻发言人显然是未准备好的,是不称职的,如果只是为了展现领导的重视,如果根本没有掌握群众安危这一最为核心的问题,平其俊完全没有必要接受央视采访,因为这个采访注定是无效采访。

  平其俊的个人遭遇说明,一旦官员在公共视野里表现不佳,便可能招来民间的批评,这种批评甚至可能介入到现实生活。平其俊在接受采访之际,一定没有想到主持人会问他关于群众转移的核心问题,按照以前的套路,不外乎是背诵一下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显示组织上对灾情的高度关注,而一旦采访者临时变更问题,直击要害,他便茫然失措了,因为在组织未定义的情况下,他无法拿捏回答问题的尺度。这都说明,我们的官员面对媒体的能力尚需加强。

  在一定意义上,平其俊不过是中国诸多官员的缩影,他们谨小慎微,背诵空话套话琅琅上口,回答真问题却噤若寒蝉,宁愿打官腔也不愿意说错话,导致出现体制内的不认同。其实,对于不少官员来说,最害怕的倒不是什么“网络暴力”,王兆山现象早已说明,体制外的不认同并不能对官员造成真正的伤害,当年举国上下多少网民炮轰王兆山,可他不照旧当着他的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安然无恙吗?体制外的不认同影响的只是声誉,而体制内的不认同影响的是官位,后者才是要害。

  给网络上的批评意见戴上“网络暴力”的帽子是很容易的,近两年来对网络暴力的反思也是一波接一波,但我们首先还应界定具体的网络暴力究竟存在与否,是不是超越了正常批评的范畴?如果是在正常的批评范畴以内,便未形成网络暴力。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不以为网络上的批评意见真的使平主任精神恍惚,有组织上信任他,有领导力挺他,有央视主持人帮他进行危机公关,“官腔门”只不过敞开一时而已。须知,放在国外某些国家,如果照平主任那般表现,恐怕就不是所谓的“精神恍惚”,而要面临被选民轰下台的局面了。我们的官员所处的舆论环境已经够好了,来一点批评,有时甚至多来一点批评,不妨虚心接受,让官位不是那么容易坐稳,未尝不是好事。迅之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