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官员不应将社会理解为对立面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评论:官员不应将社会理解为对立面

2010年06月30日 15:43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口本报评论员刘敏

  广东省纪委近日证实,广东省盐务局原局长、广盐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沈志强受贿案涉及72人,其中盐业系统内部涉案37人,系国内盐业系统最大腐败案。据6月28日《南方日报》报道,沈志强在被“双规”后,写下了近1400字的《忏悔书》,悔恨自己的堕落。

  落马官员写忏悔书近所多见,郑筱萸、文强等都写过类似文本。贪腐官员要接受法律制裁,至于是不是一定要写忏悔书、悔罪书,这些书面文字是不是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不重要。在个人层面,官员的反思与忏悔涉及体制制度原因与否,是像沈志强一样归因于“道德观的失落”、“世界观出了问题”,还是像文强一样抱怨“组织多年不提拔”,也都不是问题。

  但我们仍要明确的是,在现代政治文明中,吏治之清明从根本上依靠能够有效约束权力的制度,而非寄望于权力拥有者自身的道德水准。

  沈志强在忏悔书里描述了他逐渐堕落的过程,他认为转折点发生在从部队“转业地方后”。转业之前,沈志强写到,他的“注意力一直在事业的奋斗上,全心全意,很少分散精力”,因此“精神生活很健康”。而转业地方之后,他“面对社会上灯红酒绿的生活”,贪图享受、羡慕纸醉金迷的念头逐步滋生,“拒腐防变的警惕性逐渐丧失”,从此失去了清白人生。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这样一些形容词,是沈志强对他所面对的社会的描述。从上述言辞中不难看出,沈志强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官员,本有着清白、纯洁和健康的人生,而社会在他眼里则是污浊不堪的,处处充满了邪恶与诱惑,不啻为一颗“糖衣炮弹”;他之所以“失足”,就是因为自己对社会“拒”与“防”不够彻底,对“糖衣炮弹”的侵蚀丧失了警惕。

  也就是说,沈志强把自己与其负有一定治理之责的社会,想象成一种尖锐对立的关系,官员因而要与社会保持距离,时刻表现出拒绝、警惕、提防的态度,才不会被社会“拖下水”。事实上,其他落马官员的忏悔书里,对官员与社会之关系也有着相似的理解与表述。

  这样的理解显然不正确。某种程度上说,这一认识与官员怎么产生的有关。在官员任命制下,官员由上级任命,对上而不需要对社会负责,官员如何描述和形容社会,这种描述是否符合事实,社会认不认可以及如何评价官员的描述,对官位之谴谪、利益之得失都没有太大影响。相反,如果官员由社会选举产生,官员不可能也不敢公开表达与社会的对立认识,即便不考虑选票这一决定性因素,倘若社会真如官员所描述的那般不堪,首当其冲的便是官员的失职,是官员自身而不是社会需要为此承担责任。

  沈志强固然表达了他个人对官员与社会之关系的认识,而作为官员群体之一员,这又未尝不是官员群体及其所属组织体系的认识。官员与社会的对立话语,对外把社会看作是一个要予以改造、清理和纯化的对象,对内力求以纪律保持自身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是我们并不陌生的话语模式。

  然而,这一话语模式及背后的社会治理模式,是否有转型的必要,目前也有公开的讨论。具体到官员与社会之关系,并非是所谓“出淤泥而不染”,官员不可能外在于社会,官员对社会状况负有治理之责,拒绝和对立的态度对改善治理、让社会在正常合理的制度下运行并无益处。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