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要学会面对媒体 责怪"舆论暴力"被指缺少见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官员要学会面对媒体 责怪"舆论暴力"被指缺少见识

2010年07月01日 07: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人肉搜索”、“下课”、精神恍惚、不敢回家,随着央视主播李小萌微博披露的信息,曾在介绍灾情时陷入舆论漩涡的江西省防总副主任平其俊再次引起舆论关注。不过,除了对官腔的质疑,出现了更多的同情之声。不该“人肉搜索”,不该涉及个人隐私,不该打扰家人生活,这样的呼声不绝于耳,因此,有人倡议应该避免一些过激批评和语言暴力。

  近年来,官员语言失当引发舆论事件时有发生。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一句“替谁说话”引来批评如潮,就连说“记者证不管用”的浙江官员也受到处理。被媒体放大的官腔背后,显示着权力傲慢和官场习惯,由于缺少监督,对上唯命是从,对下居高自傲,对草根阶层冷漠,对媒体监督漠视,酿成了谴责官腔的群体表达和舆论风暴。

  其实,舆论批评从来都是双刃剑。新闻记者的报道可以准确、理性,但要求每一个发表意见的公众、网民字斟句酌、用语准确,显然不太可能。因此,博客、跟帖、评论中,愤怒情绪和不依不饶的态度占了多数。往往,为了平息事态,上级官员更愿意用停职、免职、警告等方法对当事人迅速处理。

  而此次,不光一些社会舆论对平其俊同情有加,连上级官员也表态“换了别人也会这样说”,甚至连央视主持人也呼吁“不该针对他个人”。事实上,这可以理解为反思过度批评、避免情绪宣泄、寻找理性表达的社会意识和舆论表达。“收集信息会带来伤害和不适”、“对因报道受到负面影响的人给予同情”,这是媒体自我反思、自我纠正的正常反应,但并不代表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官员的常态和方向。

  在许多人看来,身为官员,就必然要学会面对媒体,“不打官腔”、“说人话”是起码要求。一旦举止失当受到谴责,也必须承担相应后果。让官员学会在公众的注视下,有时甚至是在挑剔的目光下工作,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同时,很多官员还难以适应公众监督,一旦陷入社会舆论的广泛批评,就惶惶不可终日,精神恍惚,因此责怪“舆论暴力”,这显然是缺少见识、心态不够平和的表现。将社会批评扣上“语言暴力”、“情绪过激”的帽子,也无助于舆论走向开放、透明。

  收起同情,正视批评,认真查找官腔流行的深层原因,反思其繁衍生殖的社会土壤,是打官腔的官员平其俊带来的重要启示。社会进步也依赖于这样的舆论质疑、社会批评和现实改进。刘畅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