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局地沿海防护林破坏严重 呈现千疮百孔惨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广东局地沿海防护林破坏严重 呈现千疮百孔惨象

2010年07月13日 09:2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我省沿海,31个县(市、区、场)101个乡镇分布着100252.927公顷沙化土地。在我省山区,21县(市、区)102个乡镇分布着81329.8公顷石漠化土地。

  全省第四次沙化监测给出的这一连串数字警告我们,沿海沙化和山区石漠化正日益成为困扰广东的两大生态问题。

  如何重建沿海沙化和山区石漠化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秩序成为一个不能再被忽视的问题。

  本报今天推出“广东荒漠化调查”专题报道上篇《沙化撕开沿海防护林》。

  “一次大台风就能让没有防护林的海岸线沙化带向内陆延伸500米以上。”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院长薛春泉

  本应是绿意盎然的海岸线正被逐步侵蚀的沙化土地撕裂,广东沿海防护林带这堵“绿色长城”正呈现出千疮百孔的惨象。

  省林业科学院森林研究所研究员陈建新透露,台风、风暴潮等自然原因以及毁林挖塘等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广东沿海防护林破坏严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院长薛春泉警告,一次大台风就能让没有防护林的海岸线沙化带向内陆延伸500米以上。

  沿海防护林之殇

  阳西上洋镇沙湖村,绵延数公里的海岸虾塘连片,黄色的沙化地与蔚蓝的海水界线分明。海风裹挟着灼人的热浪不断向海岸席卷,只有零星的几棵木麻黄作为沿海防护林,耷拉着树枝散落四处,这抹残存的绿色试图保护身后的农田和村落。

  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1995年就已经合拢的沿海防护林基干带。

  居住在受破坏的沿海防护林附近的村民,已经切实感受到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只要一起南风,家具上就有很多尘土。”家住防护林地附近的沙湖村村民称,由于防护林的天然屏障已经被破坏,南风可以把沙石带到一公里外的村庄,当地经常爆发“沙尘暴”,“桌上的尘土天天都得扫,两天不扫就积起厚厚一层。”村民罗姨用手指夸张地比划着。

  “由于近几年天灾特别是台风频发,沿海防护林受损严重。”阳西县林业局局长叶其正称,两年前“黑格比”台风在阳西登陆,将阳西五六十公里的沿海防护林带几乎全部破坏,“连直径20公分粗的树都被拦腰吹断了,风沙就长驱直入。”

  “没有沿海防护林的保护,当地的风沙会变得难以控制,”叶其正表示,严重的地方距离海岸线五六百米的居民点都会受到风沙的影响,此外,毫无遮拦的大风还会摧毁农田、损坏房屋,严重干扰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其实,沿海防护林大面积被破坏的地方远不止阳江。“湛江的徐闻和雷州等地,农民将沿海防护林砍伐殆尽,造成沙化抬头。”

  人为破坏是祸因

  省林业局近日承认,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沿海地区沙化和沿海防护林带缺口的主要原因。

  阳西段沿海防护林,多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当地农村组织种植的。“当时主要目的是种来砍柴,防风只是目的之一。”阳西沙扒镇的陈先生说,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树能长到20多公分直径,树干坚硬且笔直,好多村民砍来建房子。

  据了解,广东沿海防护林按海岸土地性质不同,木麻黄主要种在沙岸上,红树林主要种在泥岸上,在广东的种植面积大约各占一半,但它们对于海岸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保护作用。

  “现在不烧柴了,又不用木头建房子了,但是由于木麻黄可以加工成木炭,许多商人来此高价收购,木麻黄木材的市价每公斤接近5元。”陈先生透露。

  另外一个使木麻黄成片被破坏的原因是挖塘养虾。阳西上洋镇沙湖村的罗先生说,村里这几年来沿海虾塘挖得很多,一口虾塘一般占地两三亩,一亩的年租金要两三百元。

  陈建新分析,沿海地区的沙化土地多数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和水产养殖价值,承受的人为干扰也最严重、最直接,过度开发、毁林养殖、乱砍滥伐和沙区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直接造成了土地沙化。

  “在天灾和人为的破坏下,已经合拢的木麻黄防护林带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缺口。”

  除了木麻黄,沿海红树林也惨遭破坏。林业部门统计显示,近20年来全省仅损毁的红树林累计损失就有11.86万亩,其中九成以上是因挖塘养殖造成的。

  当务之急制止破坏

  自2006年起,广东在沙化区同时启动实施了沿海防护林工程和林分改造工程,加大对沿海沙化地区的治理力度。

  从1999年开始实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目前已经在沙化地区界定了省级生态公益林42.8万公顷,落实补偿资金约5亿元。

  我省历来高度重视和关注沿海沙化土地治理,把防沙治沙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来抓,并取得了沙化土地面积缩减、沙化程度减轻、植被盖度进一步提升等3大变化。

  但是也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由于沙质海岸土地盐碱度高,普通植物难以生长,只能种植木麻黄、桉树等耐盐碱树种,“这些树起码要两年时间达到四五米高,才能有效阻挡风沙。”

  杨雄邦透露,一亩红树林仅树苗成本就需要2500元,成林需要4年,其间树苗极易因台风等自然原因死亡,需要人工补种并养护3年,成本巨大。

  另外,目前沿海防护林保护的主要法律依据是《森林法》中关于生态公益林的相关规定,缺少专门保护沿海防护林的法律法规。“制止沿海生态林被破坏,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执法力度,”陈建新表示,连专门的法律都没有,执法难度可想而知。

  对此,杨雄邦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努力将有特殊生态价值的沿海防护林归入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内,用《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进行约束。

  “当务之急是制止破坏,不然种再多树都被砍掉。”陈建新说。

  -专家献策

  “核心区一棵树也不能动”

  一面是沿海土地日益严重的沙化,一面是防护林所在地不得不面对的发展问题。两种矛盾如何平衡?

  “保护必须优先考虑!”陈建新建议,制定保护沿海防护林等特殊用途林木的专门立法,对于破坏沿海基干防护林的行为处以3-7年的有期徒刑,同时加强执法的力度,打击各种非法破坏沿海防护林的行为。

  对于如何开发沿海生态防护林,杨雄邦表示,可以将沿海生态防护林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及开发区。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将经济开发行为局限在开发区内,各种科研活动则可以在缓冲区内进行,对于沿海200米的核心区,则“一棵树也不能动。”

  专家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对沿海防护林地开发,采取统一规划。“对于实在不能避免的破坏,”杨雄邦强调,“必须实行异地补偿种植,因为保护首先要保证防护林面积不能缩小。” □南方日报记者胡念飞实习生周游南方农村报记者黄栋林阳江报道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