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武警官兵南方抗洪:14名被困工人全部得救(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直击武警官兵南方抗洪:14名被困工人全部得救(2)

2010年07月15日 13:37 来源:央视《军事纪实》   【字体:↑大 ↓小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很快,其他3名在同一个钻井平台上的被困工人也都一一得救了。

  随后,消防官兵用同样的方法把在上游20米处另一个钻井平台上的第五名被困工人也成功地救上了岸。

  “忠诚卫士”的神圣使命

  此刻已是6月8日凌晨1点52分。离官兵们到达救援现场将近两个小时了,但他们却不敢休息片刻。两公里之外的上游还有8名被困工人在第二救援现场急待救援。而那里的洪水更宽,工人们被困的时间更长。

  当官兵们赶到第二救援现场时发现,被困在河心钻井平台上的并不是8个人,而是9个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施工方救人心切,在消防官兵到来之前,先派了一名水性好的工友从上游泅渡到了钻井平台。然而,这名工友却根本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展开营救,而他自己也成了被困人员。这也给消防官兵提了个醒,越是情况紧急,越是要考虑周密,不容有半点闪失。

  果然,这里的河面更宽,河面和岸边还有二十多米宽的农田和树木,粗略计算,被困工人距离岸边将近有八十米。显然,沿用第一救援现场所采取的泵车救人方案行不通了。因为泵车的吊臂长度只有50米。

  9名被困工人在风雨中颤颤巍巍地挤站在钻井平台上。看到这一幕,消防官兵格外揪心,他们下定决心要以最快的速度挽救这些工友的生命。

  柯羊兵:“当时已经是凌晨3点钟了,洪水越来越大,江面冲击水流越来越快,天上在下雨被困人员已经被困了六、七个小时,身体和心理也已经开始到了极限了。”樊金印:“看着水冲到钻机上面来了,钻机也没有一个平面,都是那个十几公分的槽钢,槽钢就是拼接的,只能站在槽钢上,如果人一晃一动就有可能被洪水冲走。”

  现场如此危急的情况大大出乎了官兵们的预料,而先期到达的教导员樊金印带领3名战士所做的救援准备让大家伙吃了定心丸。在其他施工人员的配合下,樊金印他们已经搭起了一条绳子。这是消防官兵根据当地地形经常演练的一种救援方式。大家把这叫作“山越救助法”。

  柯羊兵:“钻井平台上面它有一个支点,有一个高的支点,我们这边对岸有一棵树,两个高点之间建立了这么一个绳索通道。”

  与此同时,宜昌市消防支队的增援力量也及时赶到了,消防官兵完成这次救援任务的信心更大了。

  然而,光靠一根绳子是不能把人救过来的,按照“山越救助法”的要求,还得再有两根绳子。教导员樊金印他们先前搭好的那根主绳是用于吊挂被困工人的,而要新增加的两根绳子,一根用于把专业救生器材送到被困工人手中,他们将利用挂钩把自己吊挂在主绳上,另一根则是由岸上的消防官兵用来拉拽被困工人的。

  顺着之前搭好的主绳,经过艰苦努力,另外两根绳子和救生器材终于送到了被困工人手中。至此,实施“山越救助法”的绳桥已经全部搭建完毕。这个时候,如何正确地使用救生设备就成了救援成功与否的关键。

  为了能让被困者正确使用救生设备,岸上的消防官兵们反复地喊话、不停地叮嘱。不一会儿,第一个被困工人就把安全带系在了身上。但当他纵身一跃离开钻井平台时,让大家感到揪心的一幕还是出现了。

  这名被困人员并没有按照消防官兵的要求把保险钩挂在胸前,而是挂在了身后。

  因为面朝水面,这名被困工人呛了好几口水,这让他更加紧张。双手不再握住可以滑动的安全钩,而是不由自主地紧紧地抓住了主绳。

  危险情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万分焦急,胡才洲更是一阵猛喊。

  胡才洲:“我就是反复地用话筒跟被救人喊话,手一定要握在保险勾上面,不能握在主绳上面,反复地喊。”

  然而,任凭消防官兵怎样喊话,这名被困工人就是听不进去。他仍然死死地抓住主绳不放。官兵们一时也没有办法,只得使出全力把他往岸边一寸一寸地拉动。好在随着被困工人身体的滑动,他紧握绳子的双手也开始慢慢松动。最终,第一名被困工人被成功地拉上了岸。

  然而,接下来的救援并不像大队长柯羊兵所想的那么顺利。其他8名被困工人中有的体力消耗过大,他们甚至连系好安全带的力气都没有了。

  看到这个情况,消防官兵和工友亲属不断地向被困工人喊话,他们的鼓励很快就见到了成效。加上亲眼看到“山越救助法”的安全可靠,被困工人个个都重新鼓起了勇气。

  就这样,到6月8日早晨6点,上游救援现场的9名被困工人成功获救。加上之前在下游救援现场救出的5个人,全部14名被困工人不仅全部得救,并且没有一人受伤。

  经过整整一夜的奋战,消防官兵们凯旋了。危急关头,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挽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完成了一次生死救援,他们无愧于“忠诚卫士”的光荣称号。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