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公务接待亟须脱潜规则之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京华时报:公务接待亟须脱潜规则之困

2010年07月18日 01:07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接待也是一种生产力”,正在不少地方成为当地干部的信条,更在实际工作中演变成现实。许多基层干部其实同时身扮多角:既是这种风气的受害者,又无奈地成为助长者,而有时,又是受益者——此番局面的形成,让公务接待顽疾极难根除。

  先是平遥之痛,后有丽江之苦,“公务接待”这个灰色箱子,终于被媒体翻了个底朝天,让人震惊。现在,《半月谈》提供了另一些具体情况:公务接待正成为基层干部的“重要工作之一”,一些有旅游资源的乡镇,基层干部每年150天忙于接待。

  适度的公务接待,本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需要。但是,当“需要”竟然变成“半年接待”的强度,变成“喝酒应酬”的接待方式,变成基层县的普遍之痛,怎不令人震惊?

  然而,说句不免有些沮丧的话,对这种顽疾的根治,我们现在又能有多大信心?

  “接待也是一种生产力”,正在不少地方成为当地干部的信条,更在实际工作中演变成现实。许多基层干部其实同时身扮多角:既是这种风气的受害者,又无奈地成为助长者,而有时,又是受益者——此番局面的形成,让公务接待顽疾极难根除。

  对公务接待,我们党和政府,早有严格规定。2006年,中办和国办一纸《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就明确规定:党政机关不得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接待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纪念品等。

  但现在问题在于,基层所痛、所叹、所苦的,往往还不是上面“规定”里提到的现象——果真有顶风作案的,“尚方宝剑”拿下,也比较好办。现在,明目张胆收受礼金的现象少了,但多的是吃好、睡好、玩好、临走土特产相送,抬不上桌面,但也谈不上违多大规;明目张胆张罗着公费旅游的少了,但名目繁多的下基层、调研活动多了,哪一样,不都顶着正儿八经的“工作”名头?这样的大多数现象,真有点陷入了鲁迅所说的“无物之阵”。

  反腐难,反一个遍布潜规则的腐败现象,难上加难。因为这类腐败,往往利益链条犬牙交错,利益团体捆绑密切。

  那个鼓起勇气、打破“潜规则”的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把迎来送往者的名单及消费账目公布出来,固然赢得了公众“围观”叫好,结果,即因为全公开,来白庙乡的上级部门人员减少了一半。人少了倒也没啥,可关键是乡政府就当地水、电、路等问题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也少见回音——这,就是“反潜勇士”的现实生态。

  公务接待,所以能“出形象”“出效益”“出政绩”“出生产力”,说到底,有两个原因,一是官员、地方政府的评价体系过于“唯上”,常常是“说你行你就行”;另一方面,也与现行行政审批制度有关,对一个地区的项目、资金投入,有较大的审批自由度,权力一旦有了寻租的空间,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讨好权力”现象必然地出现。

  只有当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会过多受到行政权力掣肘,公务接待,才可能真正冲破潜规则的“无物之阵”,走向阳光,回归正常。

  本报特约评论员吴焰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