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父母皆祸害”虽然过激不无道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羊城晚报:“父母皆祸害”虽然过激不无道理

2010年07月22日 14:3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来,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引发争议。小组成员已经过万,大多是被家长忽视或伤害过的孩子。小组首页上,诸如《教你如何同父母对峙》《他们将孩子当做一个“物”,而不是人》等被认为具有指导意义的10个帖子长期置顶。而最多的讨论内容是自己在父母那遭遇的心理伤害和对父母教育方法的批判。(7月21日《西安晚报》)

  在这个数千年受“君臣父子”观念浸淫的国度,“父母皆祸害”是一句离经叛道颠覆人伦观念的“大不敬”———依据传统道德而怒斥的声音,一定很多,然而,怒斥过后,长辈们可曾也来反思一下,为什么会有如此结论?

  在我长大的年代,一首隐约为年轻人叛逆辩解的歌这样唱到:“我不是你们说的那种坏小孩”,那个时候,叛逆是心虚的、怯生生的、底气不足的,他们梗着脖子,欲挣脱父母的管教,时不时冒出离家出走的念头,却常常因为无法自立,而无力飞天,“只好将脸贴着玻璃窗,冲老板娘做个大鬼脸”,他们过于早熟的心灵只能承受憋屈,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被迫痛苦地接受填鸭灌输而等待意外开悟的过程。

  而今天,叛逆似乎在升级,当然也升不到哪儿去,只是因为网络世界的便利,他们可以将诉说与发泄的渠道拓展,在虚拟世界里,他们的叫嚣与反叛似乎来得理直气壮,肆无忌惮,他们甚至讨论了“教你如何同父母对峙”。其实,下了网走回父母身边,这帮孩子的大多数,我相信仍然是低眉顺眼的乖孩子,只是这种乖,参杂了太多的无奈。

  叛逆不可怕,叛逆说明了个性世界观的确立与成型在加速;雷词也不可怕,12岁就写出了《正在发育》的天才少女作家蒋方舟,其对早恋、同性恋的过早探头探脑,曾经让大人大惊失色,其句子“父母……一个老得泡不动妞,一个是老得没人泡的妞”甚至可称惊世骇俗。他们偏颇地对于父辈世界的抗拒与否定,是被扭曲的童真最本能的回弹,是被挤压的童趣对忽视或伤害的不满嘶喊,其过于夸张的受害心理,是这个万物皆注射了商业激素的时代价值观的客观反照,他们的受害心理,若在农村,是留守儿童的早年失爱,在这一拨名为“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里,其成员构成应该是城里孩子居多,所以其受害心理的源头,不是失爱,而是溺爱,他们被寄予了稚嫩肩膀无法承受的重托,他们的成长过程,不能顺应天性而是被提前拨苗、过度施肥,他们过早告别玩具,提前按父母设计的生命轨迹被迫参与过多过滥的应对成人世界的竞争,他们困惑于“我的青春谁做主”,其痛苦是可以想象的,他们的反抗也是能够理解的。

  叛逆在升级,父母喊委屈,而教育要埋单。孩子眼中为什么“父母皆祸害”,对此,不能简单化地怒斥“竖子不孝”,给予他们这一结论的成人世界,应该深刻反思。这个成人世界,充斥着功利目的、拜金主义等商业价值观的深度侵害、其举国产业化教育理念的不人性、过程的不快乐,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其父母貌似为儿女好的种种手段,扬鞭逼拼、做大做强、无度攀比、包办揉捏……不顾及孩子的个体差异与心理感受,损及了人生成长的自然天性与规律,被判为“祸害”,又似乎并不冤。

  “操心费力给你吃穿,竭尽全力为你成才”的父母,且暂息雷霆震怒,也无需如堕冰窖,且想一想:为什么我的爱孩子不能懂,你是否真的视孩子为“物”而不是有平等人格地位的人?让我们在意外发现孩子隐藏在网际的“谋反”之心以后,接过鲁迅的话题,继续思索:我们今天怎么做父(母)亲?(谢清启)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