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高温天数破10年纪录 热浪还将持续几天(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7月高温天数破10年纪录 热浪还将持续几天(2)

2010年07月26日 15:41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医生建议

  从最近几天接诊的患者情况来看,空调的使用不当是高温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医生建议,室内空调温度应保持在26摄氏度以上,温度过低会导致感冒、肺炎等疾病发生。最近几天天气酷热,不宜在室外长期滞留。饮食要选择清淡的食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盐分。

  中暑多是游客 空旷景点高发

  近3天,120接诊的病人比去年增加了460多人,同比增加了20%多。尤其是中暑患者增加明显,去年同期只有1名中暑患者,今年陡然增加到18名。

  此外,心脑血管病人在高温时节也容易病情加重,这两类病人最近3天的接诊数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以上。

  999急救中心介绍,最近几天每天的出车量增加了20%,每天运转病人700多人,其中以中暑或闷热天气导致心血管病发作的病人最多,这类病人的数量较之平时增加了一倍多。其中,以外地游客居多,天安门等空旷的景点是近期中暑、心血管病高发的地点。J205

  桑拿天·用水

  开足马力不够使 再生水供应吃紧

  酷热难耐,让用于电厂、农业灌溉及园林绿化的再生水需求量猛增,出现日供水88万立方米的最高纪录。北京清河再生水厂最高每小时供水4000万立方米,已经超过了供水能力的最大极限,即使如此,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京城中水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杜炜介绍,北京的再生水主要有五个用途:工业冷却循环、农业灌溉、城市河湖补充、园林绿化及市政杂用。最近高温导致京城用电量增加,北京的郑常庄电厂、高井发电厂、石景山热电厂及草桥热电厂等均满负荷运转,再生水需要量也持续增加。由于高温导致蒸发量大,城市河湖补充量及农业灌溉和园林绿化等需求量也随着气温升高而上升。“京城再生水量日最大供应量过去在70万至75万立方米之间徘徊,前几天供应量已经达到88万立方米。用水高峰时,电厂、农业灌溉、园林绿化及居民冲厕、社会洗车等各个单位都需要再生水,根本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再生水的使用量有两个高峰:6时至10时、13时30分至18时。这个时间是北京园林绿化两个浇灌的时间段。通过远程调度系统,工作人员将多座再生水厂出产的再生水统一调度,首先保证居民冲厕及电厂冷却用水需求,然后利用每天供水高峰和低谷之间的波动,将城市河湖的补充时间改在每天再生水需求相对较低的时刻。

  桑拿天·菜价

  今夏“凉菜”贵了不少

  “凉拌海带丝”、“白木耳花生米”、“开胃黑木耳”……这些居民家中夏季常备凉菜的原料,随着气温上升价格也贵了不少。

  记者从城北回龙观市场信息部了解到,目前木耳价格在每公斤22元左右,银耳价格在20元左右,海带价格在4.5元左右,分析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5%、10%、12%左右。

  干货批发商王先生介绍,今年价格普遍上涨的原因除了物价普遍提高导致利润空间减少外,天气因素也助推了价格上涨。今年多雨,气候反常,致使银耳、木耳、海带容易腐烂,产量减少。此外,最近天气炎热,凉爽可口的“凉菜”销量大增,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这类菜品的价格。

  目前餐厅里“翡翠凉瓜”、“翠绿青笋”、“荷塘莲藕”等家常凉菜颇受消费者欢迎,有的餐厅还提供了“绿色”套餐,通常为黄瓜、苦瓜、丝瓜、莴笋,也有来自解暑药材穿心莲、鱼腥草等。据一家餐厅的服务员介绍,随着持续高温,许多就餐的顾客表示胃口不佳,这些应景的菜品可以消暑去燥,平均一天能卖出一百多份。

  成活率降低

  市场活鱼涨价

  高温让本市水产品市场的鱼类销售价格也出现较高涨幅。几天时间,最多的价格涨了快一倍。

  在立水桥海鲜市场,鲈鱼已经由上周的每斤13元上涨到23元,鲑鱼也由35元涨到42元。市场人员告诉记者,涨价主要是因为外地水产品运往北京的过程中,成活率降低,导致价格有所上涨。很多商贩在到货后发现保温箱中的鱼已有部分死亡,有时因堵车、保温箱中冰块量少等原因,死亡率能够高达35%到50%。“一开箱,一半的鱼都死了,剩下的肯定要卖得贵,才能把损失降得少点儿”。

  新发地冰块销量增百吨

  新发地制冰厂这几天每天都得产冰七八百吨,送到市场内各个蔬菜交易区的销售点,给新鲜蔬菜降温。制冰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冰块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0多吨左右。

  除了制冰,新发地还组织人员每天及时给在一线的职工和在交易区的商户送去绿豆汤和降温药以及遮阳设备,洒水车每天及时在主干道路上进行洒水降温作业,以缓解酷暑。(代丽丽 贾中山 张毅 韩云贺 杨滨 张艳妮 蔡文清)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