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沟镇洪灾后成“孤岛” 存粮仅能撑3天(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陕西长沟镇洪灾后成“孤岛” 存粮仅能撑3天(图)

2010年07月29日 13:34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昔日长沟镇商铺林立,如今被洪水夷为平地。(图片来源:西安晚报)
周围群众自发为长沟镇送去粮食。(图片来源:西安晚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山阳县长沟镇在“7·24”洪灾过后成为一座“孤岛”,里面的人很难出来,外面的人很难进去。“岛上”存粮仅能支撑3天。27日晚8时30分左右,记者经过10小时的徒步跋涉终于到达这里,与政府工作人员和受灾群众度过了难熬的一夜,体验到他们异常艰难的生存——

  直击 镇上80%房屋被冲得不见踪影

  这25公里的路程,记者走得异常艰辛,随处都能看到被滑坡体推向深沟的以及塌在河道里的路面。沿途,随处可见倒塌的房屋,有的只能看到残留的一点点土墙。过了湾坪村,就少有完整的公路,不得不在河道里前行,或是踩着泥泞的田地行走。离长沟镇越近,河道水势越大,光脚蹚过湍急冰冷的洪水,很多河段的水位没过了膝盖。

  27日晚上8点半,记者一行历时10小时,终于到达长沟镇。在镇政府大院的受灾群众安置点里,镇干部以及交通、疾控、农业、民政等县直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和受灾群众一起吃饭。在一个方形石凳上,两大盆面外加一碗红辣椒,就是大伙的晚餐。

  在街道的北部记者看到,一辆农用三轮车正亮着灯,这辆车半个车身已陷进了泥里,只是里面的电瓶应该还是完好的。

  28日一大早,记者看到长沟镇一片狼藉。站在一家没倒的时装店前往四处看,河道布满乱石和淤泥,几股浑水肆意流过。时装店的主人说,这里以前是宽阔的街道。几家药材铺前,商人们在门前仅存的约3米的平地上晾晒黄姜、五味子等药材。他们说,这条街原来长870米,近半的商铺是经营药材的。

  远处一辆挖掘机正在清理路面,长沟镇人大主席史天啸正在现场指挥,他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商铺林立的街道,现在全成河道了,可惜呀!”

  不远处,女人们正在浑水里清洗沾满污泥的新衣裳,这些衣服都是洪水退后从店铺里抢取出来的,晾干后就大降价处理。河道中间原有的店铺则全部被洪水冲走。

  董记是长沟镇上的人,他的9间粮油药材铺在此次大洪水中全被冲走,总价值50万元。“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还有30万元的贷款。”董记的妻子韩学向记者哭诉着自家的遭遇。

  镇长徐鹏给记者拿了一份最新的灾情统计数据,上面显示,全镇10个行政村,倒塌房屋878间,致危房屋1790间,好多人无家可归,80%房屋被冲得不见踪影。有人跑出房子时,只穿了一条内裤。

  “镇上急需大批衣物、帐篷!”他说。

  感动 村民自发组织往镇上送粮送菜

  记者来到胡家沟沟口,村民阮侍成和家人正往自家搬河道里的巨石。阮侍成说,自家的院墙被洪水冲垮,现在要把它修补起来。

  “25号,家里就断顿了,26号不到5点半,我就和村里的5个男人步行去县城买粮,买回了20斤挂面,再有四五天就又要断顿了。”阮侍成对以后全家的吃饭问题一筹莫展。

  阮侍成的叔叔阮荣美,此次家里受灾非常严重,2003年盖的6间土坯房被滑坡体全部推倒,阮荣美正和村里几个人一起在泥石里往出刨家里的物品。阮的妻子正在晾晒已经发芽的小麦。

  在长沟镇附近,30多个村民背着大背篓,脚步匆匆。他们都是三槐村的村民,刚往镇里送完土豆返回村里。相比于其他村庄,三槐村草纸厂组的受灾要轻得多。

  令人感动的是,在这批自发往镇里送粮食的村民中,有一位今年已经70多岁的吴远义老汉。他们知道了镇里的严重灾情后,自发组织运送队往镇里运粮运菜,当天已经运送了近2000斤的土豆,这几天还会继续往镇里送其他蔬菜。

  担心 仅靠周边群众接济粮食只能维持一时

  记者在安置受灾群众的镇政府二楼看到,几张大桌子合在一起就成了床铺。

  街道新村村民徐红平说,自家四间新盖的平房被洪水冲走了,几天来一直和爸妈住在镇政府受灾群众安置点,24日大约有300多受灾群众住在镇政府,这几天投亲靠友的比较多,现在只剩下不到30个人了,大家都知道镇里的粮食已经快吃空了,仅靠周边群众的接济,只能维持一时。

  “要是外面的救援物资再运不进来,3天后就得‘断顿’了。”镇长徐鹏告诉记者,“早上已经派了30个人到外面去运粮了,但是到现在还没回来。”徐镇长说的“现在”,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的13小时这一时间段。

  山阳县统战部部长杨清平、县人口计划生育局局长景小青一行,是27日晚上6点半到达长沟镇的,比记者早到两小时。

  杨清平说,物资迟迟不能到达,是因为道路损毁严重。现在,板仓沟村和镇上两头开工,同时紧急抢修一条运粮便道,争取在5天之内修通。

  紧迫 生命线修通最快得10天

  板仓村往下3公里处来到一个沙石场,就没路了,约有1里多路被完全冲毁。过了湾坪村,约8公里的道路全部被冲毁,几十处的路段必须蹚着水过河,最长一段,大概有1公里,必须全部蹚着水过河。河水较深,记者不得不一边用竹竿探着河底,一边摸索着前行,哪儿浅往哪儿走。

  28日下午6点半,记者沿长沟镇的板仓沟下山时,3台挖掘机、5台装载机正在抢修水毁公路。这里是长沟镇通向山外的唯一一条公路生命线。暴雨形成的洪水发生后,这条路有相当一部分被毁。现场负责指挥的山阳县人大副主任隆小平、交通局副局长明鹏程介绍,县上要求必须在5天之内,打通山阳县通往长沟镇的生命线,但是难度很大,估计最快也得10天之内修好。

  长沟镇成了“孤岛”,与外界的唯一联系,就是一部无绳电话。27日晚,记者拿这部电话与山阳县城联系时,信号时断时续,拨了7次才拨通。

  镇党委书记张宏斌说,这部电话,是全镇唯一的“生命线”,千万不能断。由于电话不好打,乡镇有时通过传字条的方式,与外界联系。

  急切 需要大量“背工”志愿者

  7月26日,山阳县委办公室下发《7·24特大暴雨洪水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安排意见》,首先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关键是“抓住灾后最近的晴好天气”,加快交通、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恢复,迅速展开生产自救。

  气象预报显示:山阳县近日天气持续晴朗,正是往长沟镇运送粮食、物资的好时候。但是,从鹘岭隧道经过板仓村沿沟而上,是山阳县与长沟镇相联的唯一公路。这段长约25公里的山路,如果仅靠村民自发徒步运输物资,实在不是个办法。尽管救援的粮食、衣物已经调运至鹘岭隧道口,但往长沟镇转运成了目前最大的问题。

  沿途不断有从镇上返回的村民,成群结队地扛着米面粮油,在河道里艰难地往回赶。28日下午,湾坪村、板仓沟的村民开始下山,到鹘岭隧道口,从山下往村里背运救灾物资。一位姓徐的村民说:“我们离隧道口近些,还好说。长沟镇几千群众没粮食吃,靠个别人背运根本不行。”

  山阳县县委宣传部办公室毛主任讲,从山阳县通往长沟镇,有3条路,其中取道纸坊沟、狮子沟是两条路,但只是小道,只能步行,所以,从鹘岭隧道往上,是打通长沟镇生命运输线的最快渠道。

  本报向社会发出倡议:这里急需身体强壮的年轻志愿者当“背工”,在唯一的生命线未打通之前,给成为“孤岛”的长沟镇背粮、运送物资。(特派记者 姚村社 王飞 图/特派记者张波)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