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要求领导干部定期乘坐公交车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郑州市要求领导干部定期乘坐公交车

2010年07月30日 11:55 来源:郑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在开展调研活动时乘坐公交车,体验市区交通拥堵及其治理状况,察看郑州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市长赵建才走上公交车体验公交出行,问计于广大市民。市领导马懿、孙金献、黄保卫、张建慧等也分别以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的形式,从各个方面了解和体验市区交通运行实际情况。

  在乘坐公交出行过程中,市领导对部分公交车乘客拥挤、车况较差、不够准点、站点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车身广告内容不高雅、公交服务水平有待继续提升和完善等问题与公交公司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对个别路段市容市貌不整洁、占道经营、沿街人行道损坏和路面砖维护不及时、个别地段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等城市管理问题,交办有关部门抓紧解决。市领导亲身体会到了高峰时段市区交通不畅、长时间等候公交车等对市民工作和出行带来的极大不便和影响。同时,市领导也感受到了广大市民尊老爱幼、主动让座的文明素养和公交、出租车司机群体的辛勤和不易。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视角深入实际、亲身体会,才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关切广大市民生活的实际问题。

  据了解,为解决市区交通拥堵,按照“畅通郑州”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市委、市政府已做出决定,机关公务车辆每周停运一天,与此相结合,建立领导干部定期乘坐公交车制度。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主管副市长每周至少乘坐一次公交车,倡议市党政班子其他成员每周乘坐一次,市直部门领导干部每周一天乘坐公交出行。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会、主任会专门研究,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决定,要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人大机关干部在不影响正常工作情况下,每周至少一天乘坐公交、骑自行车或步行上班。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形成决议,号召全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也选择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

  市政协分别召开全体机关干部动员会和政协委员动员会,要求政协主席、副主席和政协机关干部每周至少一天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并印发了《致全体政协委员的一封信》,号召他们绿色出行、文明出行。

  市直有关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市公安局负责人乘坐或驾驶摩托车,与值班民警一道上街巡逻、疏导交通;作为全市交通运输业的主管部门,市交运委向全系统、全行业发出“我为畅通郑州做贡献”的倡议,倡议全体人员带头乘坐公交车出行,减少汽车上路。目前,该委选择公交车、自行车或步行上班的人数已超过80%。市文明办负责人每天步行上下班,该办还与市公务员局联合,拟出台约束公职人员闯红灯、翻越护栏等不文明交通行为的规定。市园林局要求机关工作人员每周三坚持不开车,乘坐公交车或步行上下班。市城市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已要求机关工作人员通过乘坐公交、骑自行车或步行方式,发现并寻找加强城市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着力抓好市容市貌管理、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及占道经营、垃圾运输车辆治理等工作,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出行和生活环境。市文广新局和市属新闻单位在倡导本单位人员选择公交出行的同时,还结合各自特点开设“文明出行 畅通郑州”、“遵章出行 畅通郑州”等专栏、专题,进一步加大对郑州治理交通拥堵的宣传报道,为畅通郑州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事求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持续我市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领导干部就应有这种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求是态度和务实作风。就要经常到生产生活一线体验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做出科学决策,切实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不应是权宜之计,而应该是一种长期坚持的工作方法和态度。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方面,市委、市政府已下了大决心,并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表率和行动。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机关深入一线的务实作风,有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全力配合支持,治理交通拥堵、保证市民平安畅通出行的目标一定可以逐步得到实现,“畅通郑州”的目标在不远的将来也一定能够变成现实。(记者 陈锋)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