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正研究通过小额贷款助受洪灾群众度难关(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吉林市:正研究通过小额贷款助受洪灾群众度难关(3)

2010年08月06日 03:09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对于很多商户反映的灾后重建面临资金困难,吉林市人力资源和保障局副局长杨桂华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研究是否通过小额贷款的方式,帮助受灾户度过难关。

  永吉县人力资源和保障局副局长 杨桂华

  杨桂华:我们支持再就业的小额贷款。

  记者:这个方案现在已经有了吗?

  杨桂华:现在正在制定。

  记者:正在研究制定?

  杨桂华:原来就有,我们灾后重建的方案还会更优惠一些,更方便百姓一些。

  此外,在旺起镇这位受灾户也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家里无法居住、做饭,但目前镇政府也对他们的生活也提供了多种保障。

  记者: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受灾农户:现在政府所有的东西,你缺啥、少啥,都给我,只要你是生活上有困难,或者是什么地方有困难,政府都尽力帮助。

  而对受灾农户最为关心的,3个月后冬季来临,到时有没有房子住的问题,记者也找到了旺起镇镇长。

  旺起镇镇长 林宏

  林宏:我们考虑就是说,灾后重建这块,现在我们市区的规划部门,包括设计部门都已经到位,勘察现场、搞设计,争取在入冬之前解决灾民的过冬、住房问题。我们现在也是全力以赴。但是在过渡期,在新房没建完之前,过渡这段时间,我们区委区政府正在着手准备,怎么过渡,像搭板房,还是在没有冲毁的居民家穿插居住,采取多种方式安置灾后的居民生活。

  今年以来中国28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970万公顷,受灾人口1.4亿人 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了2000多亿元。与此同时,东欧几个国家目前正遭受着严重的旱灾,国际小麦价格大幅飙升。那么,这一轮灾情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未来的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呢?

  记者在吉林省玉米的主产区吉林市旺起镇了解到, 旺起镇农作物受灾面积为2179公顷,农作物绝收1332公顷,毁坏1237公顷, 在农作物普遍减产的预期之下,东北主产的玉米、小麦和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将会受到什么影响呢?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教授认为,虽然我们国家的玉米库存在一两年之内还比较充足,尽管出现大面积减产但是其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形势则不容乐观。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 常清

  常清:从中长期来看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常教授认为,近些年来,由于中国玉米深加工项目的不断增加以及耕地的逐年减少,中国正逐渐由一个玉米出口国转为玉米进口国。据美国谷物理事会预测,到2015年,中国玉米进口量可能从2010年的170万吨增至1700万吨。虽然目前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略低于中国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但是一旦中国开始大量进口,国际玉米的市场价格则会由于中国市场的大量需求更逐渐走高。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 常清

  常清:假如我们要真成了进口国,对世界的供求有一定影响,可能会使得玉米价格上升。

  除此之外,对于今年同样是减产的小麦,常清教授也表示乐观,他认为目前中国对于这类大宗粮食产品,还是具备一定的储存量和平衡机制,而且小麦的出口和进口量并不大,所以受到来自国际的影响有限,即便从6月份以来,国际期货市场的小麦价格已经涨了64%,但是中国国内小麦期货市场的价格只有6%的涨幅,而这也是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不会产生实质上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 常清

  常青:对我们国家的影响最主要是一个心理上的,它造不成大涨,只要是涨到一定度,那么国储粮就会出来大量地抛售,那么就把这个价格压住了。

  同时常清还指出,由于中国今年耕地的受灾面积比较大,许多小宗农产品如一些杂粮杂豆也会出现大面积减产,因此很有可能价格会被盲目追高,农民也会因为所获得的信息不够准确透明而不知该如何确定来年的种植计划,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来使市场信息更加透明、价格更加平稳。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 常清

  常清:全世界的市场价格都是由期货决定的,期货会形成一个价格决定机制。

  常清说,虽然对于一些小型农产品我国已经有了电子交易市场,但是由于该市场的不规范运作,例如其规则的频繁变更等因素,并不能为农民提供一个基本的价格参考,反而成为了炒家逐利的市场,而一旦有了成熟的期货制度,买家和卖家在信息完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进行交易,所锁定的价格也会相对客观,对于稳定市场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