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玉树重生的力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瞭望》新闻周刊:玉树重生的力量

2010年08月10日 15:2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金建辉

  清晨。清澈的扎曲河披着金色的霞光奔流。它穿过玉树地震后的受灾群众安置点——赛马场连绵的帐篷群,穿过废墟,穿过重建工地。它见证了玉树从伤痛中坚强站立起来。

  在玉树地震百日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再访灾区。在结古镇扎西大同村的山坡上,一位正坐在自家救灾帐篷前晒太阳的藏民告诉记者,他的脚踝在地震中多处骨折。看到他缠满纱布的左脚,记者对他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三个月过去了,您的脚好多了吧?”他回答,多亏了政府及时送他到兰州的大医院里做手术,现在恢复得很好。

  布保一家住在赛马场安置点的帐篷里。“地震时房子塌了,媳妇眼睛受伤,儿子的手臂也骨折了。北京来的医生给他们治好了病,政府给我们发粮食,还发给每人1050元补助。除了一天10元生活费,还有150元搬家费。”布保说。布保的儿子很腼腆,他的胳膊已经快痊愈,在政府的安排下他很快就要到石家庄读书了。

  赛马场安置点的帐篷上空升起袅袅炊烟。藏族姑娘梅朵正在扎曲河边洗衣服。她的家就在附近。这是安置点中比较特殊的一家人,几年前梅朵的妈妈带着她和两个弟弟离开甘孜老家,辗转来到结古镇定居下来。梅朵的妈妈患有心脏病,震前全家靠梅朵在工地上当小工的收入维持生活。地震时他们在结古镇租住的房子倒塌了,由于没有户籍,他们家不能像其他家庭一样领取政府发放的粮食和生活费。“我们家现在住的帐篷、盖的被子都是疾控中心送的,家里的几袋粮食也是好心人给的。现在工地上的活不好找,但家里的粮食还够吃,生活还过得去。”梅朵对记者说,“等过一段时间工地多了,能找到活干生活就会好起来。”她自己不识字,最让她发愁的是两个弟弟读书的事。两个弟弟一个7岁,另一个10岁,同样是因为没有户口都无法进入当地学校读书。地震以后来自南京和天水的志愿者在安置点办起了爱心教室,给这里的小朋友上课,梅朵就把弟弟们送过去学一些知识。

  爱心教室设在一个大一些的帐篷里。来自天水的志愿者杨莉告诉记者:“我们几个志愿者地震以后没多久就过来了,办起了爱心教室。我们每天上课也不教太多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

  沿着扎曲河运输建筑物资的拖挂车,在本刊记者视野中排起了长龙,绵延数公里。这些车从西宁将重建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玉树物资集散中心。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集散中心已经集结了7万吨水泥、4万吨钢材和8千方木材。

  赛马场安置点的居民向南望,就能看见玉树物资集散中心。水泥堆放在山脚的仓库中,码放在山腰的是原木和钢材。不久以后,这些材料将构筑起他们新的家园。□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