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罗彩霞案” 如何满足公众正义期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西安晚报:“罗彩霞案” 如何满足公众正义期待

2010年08月13日 08:26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8月13日上午,立案已长达15个月,备受关注的“罗彩霞案”在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开庭审理。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罗彩霞以姓名权、受教育权受侵害为由,起诉王佳俊、湖南邵东一中、贵州师范大学以及该校历史与政治学院院长唐昆雄等8位被告,共索赔金额约14万元。(8月12日《潇湘晨报》)

  真是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在开庭前一天,各大网站也都在重要位置对此案进行了梳理回顾,这足以证明这起公共事件具有怎样持续深远的影响力。随着“罗彩霞案”开庭,这起公共事件必然会进入新的时间节点。现在,公众对罗彩霞案的最大期待,就是公平与正义能够不打折扣地通过法律传送。

  罗彩霞本人日前也表示,希望大家多关注“罗彩霞事件”,而不是罗彩霞本人。不难想象,在万众瞩目之下,如果对“罗彩霞案”的审判,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的正义诉求,这起公共事件会造成相关部门的公信力损害。

  诚然,我们也相信,这起案件审判过程,可以经得住足够的程序正义考量。问题是,直到现在,罗彩霞事件仍然有太多的遗憾与谜团,这提醒我们,就算我们能获得一些“看得见的正义”,恐怕也不意味着,这背后就没有“看不见的非正义”。

  对此,不妨以最新罗彩霞案的相关信息为例进行分析。报道说,直到现在,冒充罗彩霞之名上大学的王佳俊下落仍然成谜;邵东县教育局仍然坚称自己没有任何差错;贵州师范大学还是表示未侵犯罗彩霞的任何民事权利,强调自己是受害者,不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而与王家有着复杂关系的唐昆雄教授,尽管违反教育部规定代领录取通知书,也仍稳坐在院长的位置上。一切都表明,即便是真相昭然的罗彩霞案,直到开庭前,公众也没有看到被告们主动忏悔,更没见到对相关人员的问责。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彩霞自身权利被损害多年,直到立案长达15个月之久,才迎来开庭。可以说,她的权利与利益实际上仍然处于受损状态,甚至现在找工作都被用人单位排斥。而且,家人还因此长期遭受种种困扰与指责,担忧遭到报复。在这样的语境下,也只有让罗彩霞案以最大程度的信息公开,使公众看清楚法律在这起事件中的公正性、权威性与严肃性,公平与正义才能实现。

  现在,如何满足公众的正义期待,我们拭目以待。希望从此这起极具关注价值的公共事件能够进入一个转折点,让公众看到法律终将传递公平与正义,让社会也不再错失这次公民教育与普法教育的机会。(单士兵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