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武警战士:舟曲救灾的生力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80、90后”武警战士:舟曲救灾的生力军

2010年08月15日 13: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舟曲8月15日电 题:“80、90后”武警战士:舟曲救灾的生力军

  作者 廖振华 吴才森

  在这次舟曲救援队伍中,武警交通六支队的生力军大多是“80、90后”官兵,他们无惧无畏,智勇救人,冲锋上一线,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充分展现出新一代军人的优秀本色。

  人物之一:中队长杨烁

  杨烁,山东平邑人,1982年9月出生,现任武警交通第六支队八中队中队长。

  8月8日,接到上级领导指示后,他立即组织中队24名战士,带上紧急救援物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灾区。下午18时,部队赶到舟曲县城。他带领20余名战士,带上工具展开救援工作。

  救援过程中,杨烁从始至终把握全局,一面指挥所有战士充分发挥能力,一面自己带头跳入泥潭、抬尸体,一直战斗到深夜救援工作无法继续进展。还来不及休息上几分钟,新的任务便传达下来,他立即赶赴县城入口处接运交通部卫星通讯设备,当时已是深夜2点,战士们经过一天的战斗,刚刚熟睡,杨烁队长不忍心叫醒战士,自己带上还未入睡的5名战士,打着手电筒,在泥石废墟中一点点摸索,把通讯设备运送至指挥所。

  当工作结束时,天已微亮,来不及休息,杨烁队长又带领着战士冲向前线,开始抢修道路。

  6天来,杨烁睡眠不足10小时,没有吃上一顿饱饭,从始至终都战斗在最前线。

  人物之二:上士张学峰

  张学峰,1981年10月出生,2000年12入伍,八中队战士。

  8月8日, 张学峰随部队赶赴灾区后,全力投入到营救任务中。

  当晚,他和战友们四处搜寻生命迹象,一夜未眠,亲手挽救了38名幸存者的生命.9日,他又被分到保障队,主要运送救灾急需物资.他肩背帐篷和设备,山上山下往返五六趟,几近虚脱,来不及好好歇息,到晚上又上了抢通一线。中队长叫他休息,但他说:"我不能停下来,看到灾区这个场面,我就想多尽点力!"

  12日上午,在三眼峪抢险现场,挖掘机正在清理厚厚的淤泥,张学峰和战友们合力转移石头和木料。他们身上、脸上贴着泥巴,背上的汗水浸湿了迷彩服。

  人物之三:业余报道员马清臣

  马清臣,河南信阳人,1986年12月出生,2004年考入武警武汉指挥学院,2008年被分配至武警交通第六支队工作。

  接到命令后,马清臣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救援工作,连续奋战48小时。

  8月8日晚,突然一个村民跑过来焦急地说他家房子下面有人。听到消息后,马清臣迅速带领8名战士,冲向那所倒塌的房屋,当时县城被淤泥淹没,水电设施均供应不全,路上几乎全是半腿高的淤泥,战士们几次陷入泥坑,几乎是爬着赶到现场。在到达现场后所有人立即投入救援工作中,经近一小时不间断地挖掘救援,终于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来。

  在救援过程中,马清臣不仅需要参与救援工作,还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整个战斗过程。“一心两用”的他多次因脚底不稳而摔倒。双手都是伤口,身上多处擦伤,从到达救援现场至今,他始终奋战在救援一线,疏散灾民,转移物资解救被困人员,报道救援现场画面。

  人物之四:下士张文武

  张文武,湖南邵阳人,1988年出生。2006年12月入伍,现为六中队副班长。

  到达灾区后,张文武担任中队第三突击小组组长,9日在受领上级下达的舟曲县大广场、新华书店间区域清理淤泥任务过程中,他每天带领小组战斗在淤泥和废墟中,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国道清理淤泥的现场,每天都战斗至深夜。在每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张文武都是第一个跳下水沟 ,第一个挑起淤泥,最后一个放下工具,3天下来清理淤泥30余方,从水中捞出木头十余根。

  10日,在接到上级命令,协助其他部队联合搜救人员,在三眼峪沟这一段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张文武带领突击小组,在泥石废墟中挖掘出5具遗体,并将遗体运送至隔离区域。(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