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灾难面前读懂生命尊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华每日电讯:灾难面前读懂生命尊严

2010年08月16日 10:0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全国哀悼活动的再次庄严举行,我们读懂了生命的尊严,读出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也读出了一个国家的坚强和自信。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灾难程度不同,相同的是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民族精神又一次得到彰显和光大

  8月15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国举行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举国哀悼,既表达了国家对逝者的思念,还表达了国家对生者的告慰。

  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呼啸而至,顷刻间舟曲遭遇灭顶之灾。截至8月14日16时,泥石流灾害致使1239人遇难,505人失踪。每一条生命的猝然远去,都深深刺痛国人的心。

  两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痛全世界,时隔一周,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降半旗致哀;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以猝不及防的方式再次震痛了国人,又是时隔一周,4月21日,以国家的名义,全国哀悼活动为遇难同胞举行;今天,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的第八天,全国哀悼活动再次庄严举行。这表明,国家对灾难中普通人逝去的追悼已经形成了制度性安排。

  从全国哀悼活动的再次庄严举行,我们读懂了生命的尊严,读出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也读出了一个国家的坚强和自信──举国悲伤的背后,站立着公民尊严;每个公民的背后,站立着整个国家。

  显然,外化为国家哀悼的制度性安排,是融入国家血液的生命至上理念。我们记得,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舟曲泥石流,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国家就集结各种力量加紧救援,“第一还是救人”“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救援大军不舍昼夜的搜救,更进一步彰显了尊重生命的深刻含义。一则名为《官兵手刨轻挖保遗体完整称保护死者最后尊严》的新闻令人热泪盈眶:兰州军区某摩步旅在一处废墟上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为了保护死者最后的尊严,官兵们用手刨出了遗体,一些战士的手指甲都被磨掉了。尊重生命不需要豪言壮语,它细化在每一个丰润而具体的细节之中。

  可以说,无论竭尽全力救人还是让遇难者有尊严地安息,无论让灾区民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住,还是加快步伐,有条不紊地进行灾区重建,所有这些也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呵护和尊重。

  对生命的尊重还体现在避免和减少灾难发生。据报道,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获知的权威消息显示,截至2009年全国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0万处,威胁数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1200多亿元财产安全,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万处,威胁人口700万,威胁财产840亿元。面对如此之境,如何避免下一个“舟曲”,如何汲取教训,未雨绸缪,值得考量。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家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不仅唤起了国人抗击灾害、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还势必更加激发国人的向心力和创造力,从而投入到整个国家的建设当中。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灾难程度不同,相同的是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民族精神又一次得到彰显和光大。

  同“舟”共济,舟曲不屈。舟曲何以不屈?这是因为国人同“舟”共济,共济的是同一个舟曲。

  同舟共济,舟曲不屈。让我们向每个逝者默哀,向生者致敬,让我们一起期待每个公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一起期待公民的各项权利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捍卫。

  (王石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