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权力在民才能杜绝民调作假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南方日报:权力在民才能杜绝民调作假

2010年08月17日 09:1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民意调查本意是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意愿,为研究政策和落实措施奠定基础。但民意一旦与政绩任务挂钩,就会生出许多匪夷所思的新“变种”。数字造假也好,民调作假也罢,都不过是扭曲政绩观的变相反映。

  随着民意调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民意调查市场中的竞争也愈发激烈。《瞭望》新闻周刊在调查中发现,民意调查的客观真实性成了问题关键。如果把民意调查结果当成粉饰太平和宣扬政绩的工具,就无法根除民意调查作假。

  不约而同,《半月谈》杂志亦刊文直指“数字造假”,统计数字成“玩面泥”游戏,造假乱象触目惊心。太行山腹地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去年一般预算收入不足亿元,政府运转、工资发放等2/3要靠上级转移支付。近两年来,在保定市“工业西进”战略的促动下,这里掀起了招商引资热潮,一个个“重点项目”蜂拥而至,一笔笔“巨额投资”纷至沓来。但事实上,这些激动人心数字的背后竟是一个又一个的弥天大谎。

  真实,是数据与民意调查的生命。但是,民众早已习惯了结果与感觉相差悬殊的状态,区别恐怕只在于有些结果被人抓了个造假的现形,有些则在没有有力证据下不了了之。除了众所周知的统计数字“被幸福”、“被满意”、“被增长”之外,同样出于政绩或利益的考虑,一些进入民众视野的民意调查也不可避免地蒙上阴影。在民意调查造假事件中,江苏“调查门”事件颇为引人注目。2009年2月,江苏省对南通市的启东、海门、通州等地全面达小康情况采用随机抽样的电话访问方式进行民意调查。当地干部要求受访群众按照事先专门发放的标准答案回答问题,不少中小学还专门放假一天,让学生背熟答案“协助”家长应对电话调查。这样的调查本就屈从于利益的诱惑或权力的压力,早以亵渎民意、包办民意为己任,结果与民众感受无法趋同自是意料之事。

  民意调查是个好东西,本意是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意愿,为研究政策和落实措施奠定基础。在美国有句耳熟能详的话:影响美国政治走向的有三大问题,就是总统、国会和民意。足以看出民意威力之非同凡响。但民意一旦与政绩任务挂钩,就会生出许多匪夷所思的新“变种”。数字造假也好,如今新诞生的民调作假也罢,都不过是这种扭曲政绩观的变相反映。热衷于虚假,原因不外有二:一个是上级官员为了升官捞取政治资本,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编造政绩,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另一个则是基层干部慑于上级领导的权威,担心透露实情影响领导政绩,自身受到影响,只好造数字、造民意说假话。早几年有“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的对联,横批是“数字出官”,如今又多了一个通用横批“民调出官”罢了。

  目前,我国民意调查机构大部分具有“半官方”性质,如果不能消除民众的质疑,真正建立官办民调机构的声誉,不仅伤害民调机构的生命力,更是直接挑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然应该首先从民意调查自身的制度着手。譬如,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政府领导、不给经费”的做法,就使得第三方民调走出了一条新路。“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只有靠自己建立公信才不会仰人鼻息、唯人马首是瞻。

  造假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用人体制不尽合理,使得官员们只需迎合上级领导的口味,而根本无需顾虑群众的意见,民众感觉与结果不趋同何伤大雅,只要上级领导称心满意就行。只有把施政理念归还于民,把政绩考核归还于民,把干部评价归还于民,才能使为官者不至于成天整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花架子,这才是治本之道、治根之策。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