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官兵松花江上遇险 参谋长演绎生死绝唱(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救援官兵松花江上遇险 参谋长演绎生死绝唱(2)

2010年08月19日 18:33 来源:央视《军事纪实》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浮桥上的生死令

  2010年8月3日上午9时,在吉林市的殡仪馆,人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送别在抗洪抢险中牺牲的解放军指挥员——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参谋长关喜志。

  38支突击步枪对天鸣响——它代表着关喜志38岁的年轻生命。

  群众不能相信、战友不愿相信、他的母亲更不肯相信——关喜志就这样匆匆的走了。

  在母亲眼里,关喜志一直是个好儿子,然而这个好儿子却再也不能为她尽孝了。

  在妻子眼里,关喜志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他更是一名肩负使命职责的军人,他用生命践行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宗旨。

  虽然早有准备,然而何亮怎么都不会想到,在这次抗洪行动中,关喜志却真的离开了她。

  那么关喜志在危险到来的时刻,到底作出了怎样的生死抉择呢?

  2010年7月28日,参谋长关喜志接到架设浮桥打捞化工原料桶的任务。

  在到达松原市哈达山水利枢纽之后,关喜志科学指挥官兵们,迅速将舟桥装备一节节拖拽到指定位置。30日13时55分,经过连续奋战,300米的浮桥即将架设完毕,此时,最后一节舟桥进入拖拽阶段。因为最后一节舟桥关系到架设拦截浮桥的最后合龙,不能有任何纰漏。所以原本在陆地上进行指挥的关喜志毅然决定登上这节舟桥与另外4名官兵一起去合拢整座浮桥。

  汽艇拖拽着重达18吨的舟桥逆水向上游合拢处驶去。此时,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巨大的死亡威胁正在悄悄逼近他们。汽艇刚刚驶离岸边不到100米的距离,突然,水流速度从每秒2米急增到每秒4.5米,瞬间形成的巨大急流,使汽艇和舟桥失去了控制。

  汽艇已经不能拖动舟桥。艇与舟桥一起被快速吸向大坝闸门,仅仅几秒钟,就漂到了距大坝11号闸门仅剩50米远的地方。危急关头,关喜志果断命令解开舟桥连接汽艇的钢索。

  关喜志的第一道命令使得汽艇在很短的时间内与舟桥分开,这就使汽艇开始能够正常运行。而当汽艇上的官兵想驶过去救门桥上的战友时,关喜志连忙挥手命令他们赶快撤离,按照参谋长的第二道命令,艇上6名官兵顺利脱险,而关喜志和其他4名战友所在的舟桥则向11号闸门快速冲去。

  千钧一发之际,冷静的关喜志再次果断下令——投锚。

  抛锚不行怎么办?当时大坝的闸门刚好与水面持平,如果舟桥被水流吸进大坝,在舟桥上的官兵们将被闸门直接撞入水中或者将他们挤在闸门与舟桥之间,那样的后果不堪设想。

  危急关头,关喜志冷静观察,果断下了第四道命令——跳水,舟桥上的官兵迅速跳入湍急的江水之中。

  眼见舟桥上的5人跳水,岸边的战友们发疯似地朝闸口方向跑去。

  潘晓根、杨帆、马瑞春3名官兵最先获救,随后舟桥营副营长闫世成也被成功救起。

  然而他环视四周却始终没有见到参谋长关喜志。

  闫世成跳水后就被漩涡卷入水底,几经沉浮神智已经模糊。正当他快要绝望的时候,忽然感到身下好像有人使劲托了他一把,使他能够浮出了水面。获救后,他发现其他3名战友已经上了岸。闫世成顿时明白了——是参谋长在生死关头托了他一把。

  或许关喜志托闫世成那一下已经用尽了他最后的力量,最终人们没有在闸门附近发现关喜志。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关喜志的遗体。此时人们看到,他依然做着一个托举的姿势。

  在生死边缘,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关喜志走了,走得那样匆匆,但又那样让人感动。

  此时,官兵们才意识到,参谋长关喜志在短短十几秒内,下了4道决定11名官兵生死的命令。第一,解开连接汽艇的钢索,使汽艇脱险;第二,命令汽艇快速离开;第三,抛锚;第四,跳水。而正是这四道紧急命令,挽救了10名官兵的生命。

  英雄最后的壮举,不由得让人们回想起那些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诸多英勇瞬间。

  就在出事的前一天——7月29日,得知有6名地方搜救人员在江上遇险,关喜志立即带领官兵驾驶冲锋舟,赶去救援被困群众。29日深夜,关喜志又组织官兵救援了多名被困群众,几乎没有休息就投入到第二天架设浮桥的任务中。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了50多个小时,两天多时间,没有吃上一顿热乎饭,没睡上一个安稳觉。

  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关喜志,这一次对妻子谈到了危险。

  妻子的叮嘱过了刚刚不到一天,危险就发生了。关喜志走了,带走了亲人无尽的牵挂和思念。

  关喜志出生在黑龙江省双城市,在7个兄弟姊妹中最小。母亲说他命苦,7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当临时工的母亲费了很大力气才把他拉扯大。因此,关喜志打小儿就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刚毅与坚韧。

  在部队里,他的职务不断晋升,一直当到了团参谋长,然而当我们走进他的家里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场景——两间旧瓦房里只有简陋的室内陈设。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谁能够想到,在这样简陋的屋子里,住着一位这样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曾经代表祖国远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得到过联合国颁发的勋章,他曾经在演习场上指挥若定。他的桌子上摆满了军功章,家里却没有能摆上一件值钱的家具。

  关喜志深爱他的“大家”和“小家”。 6岁的女儿,是他夫妻俩的最爱,就连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时,女儿可爱的照片也一直占据着他的电脑桌面。他的维和日记里记录了这样一段文字:

  想着刚才那个在大雨中浇透的小女孩,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一下子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姑娘,现在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和这个小女孩一样大了。当时的心情有一丝忧郁,多了一份牵挂。想想自己远离亲人,又何尝能对得起那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呢?得失之间,能做的只能是默默地祝福她们娘俩一切顺利,一切都好!

  而就在召开关喜志遗体告别仪式的前一天,他本来计划要陪亲爱的女儿去北京参加演讲比赛。

  8月2日,关喜志的女儿原计划要去北京参加优秀特长生才艺比赛。

  然而女儿再也等不到爸爸兑现承诺了。

  亲人们说,关喜志生前有两个心愿:一是陪女儿到北京参加比赛,二是买一个大一点的房子,把母亲接到身边来。然而直到他牺牲,两个愿望都没有实现。

  关喜志的母亲已经76岁了。此时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情景让每个人都是肝肠寸断。可是老人家表现出来的坚强让每个人又觉得出乎预料。

  然而,遭遇这样的不幸,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毕竟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一迈进遗体告别大厅,老人家再也忍不住,她扑向儿子的遗体,撕心裂肺地哭喊着。

  妻子强忍着悲痛,面对丈夫的遗体说出了这样的话。

  在与关喜志的遗体最后告别之时,战友们再也忍不住巨大的悲痛,一个个都哭着发出震彻心扉的呼喊。

  “关喜志,关喜志……”

  关喜志走了,他再也听不到战友和亲人们的声声呼唤了。

  “保卫国家,铁肩担神圣”,“抗洪抢险,热血铸忠诚”——这是人们送给关喜志烈士的一对挽联,也是他短暂人生的真实写照。日前,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号召战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广大军民向关喜志同志学习;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政治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吉林省委、省政府追授他为“抗洪救灾勇士”荣誉称号。

  吉林的群众不会忘记英雄,烈士灵车回到吉林市的当晚,数百辆出租车自发赶来接关喜志回家;追悼会当天,数千名江城百姓自发前来为烈士送行,车队绵延三四公里,过往车辆也都停靠下来,向英雄鸣笛致敬。

  关喜志,一路走好。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