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道德的真相是挤破虚妄的美好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扬子晚报:道德的真相是挤破虚妄的美好

2010年08月23日 08:35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的作品《挟尸要价》被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李玉泉质疑造假。21日,照片摄影者发出拍摄的全套照片以回应造假质疑(8月20-23日《扬子晚报》)。

  正史有正史的真相,野史有野史的真相。《挟尸要价》的真相是什么?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不是那么重要,这张照片、或者说这一幕场景,对道德的鞭笞与解构,比任何细节的真相更入木三分。

  毋庸讳言,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李玉泉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唾沫与诘责汹涌而来,也许比之于他所谓的对照片的“误读”更像误读。大家都在骂,骂粉饰的居心、骂遮丑的可恨,加上李玉泉的身份,乍看起来都很合乎逻辑、骂得其所。但仔细看看,也许事实并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在骂李玉泉的时候,有一个大前提往往被忽略了,那就是“李玉泉曾向媒体证实,钱分三次给的,第一次给了4000元,第二次2万元,第三次1.2万元,共3.6万元”——换言之,他再自作聪明,也不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枉顾自己亲口陈述的事实,毫无技术含量地去颠倒黑白——何况,“挟尸要价”早就是被当地政府承认的事实,此举也被警方认定“构成了敲诈勒索”。

  李玉泉的这一出,其实是想辨识清楚“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去年11月5日,《南方周末》也曾为打捞尸体的渔民鸣冤,指认“祸首”是打捞队老板心太狠。对于道德秩序的审思,“挟尸要价”无论以怎样的图片出现其实都一样震撼人心,几无大碍;而对于一个严肃的艺术评奖,再现“历史的真实”也许比“艺术的真实”更为客观、更为公平,也更利于树立一个公信的榜样。遗憾的是,很多人以为李玉泉是在否认“挟尸要价”的事实,进而使得细节的争执出现了鸡同鸭讲的尴尬。

  对社会而言,这张照片被屡屡推到台前,比之于获得什么奖项更为意义深远。孔子曾说,礼失而求诸野。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多在草野中磅礴蕴蓄,民间丰厚的道德积淀往往决定着社会价值判断的尺度与底线。然而,道德的真相有时也是一袭看似“华美的袍子”,不全是古道热肠、急公好义的锦绣文章。《挟尸要价》之所以刺目,在于它挤破了那些虚妄的美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底层的堕落,还有无法救赎的不堪。

  奖项上的真相留给专家去伤脑筋,道德上的真相却需要我们耳聪目明。“黑镜头”是这个时代的暗伤——不管你是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管你有多大的“软实力、巧实力”——它给我们提供了道德迷思上的一个细胞切片,因丑恶才更怜惜美好,因阴暗才更记取阳光。《挟尸要价》之后,我们该反问的是:那片纠结的水域,白镜头或黑镜头之后,还能不能泛起人性的粼光?

  (江苏 邓海建)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