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委书记:步入“深水区” 改革更要“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深圳市委书记:步入“深水区” 改革更要“敢”

2010年09月01日 14:4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刘海陵(左)向王荣介绍《羊城晚报》关于深圳特区的报道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如果把特区仅仅理解成优惠政策的特区,其实特区早已‘死亡’了。”

  “特区最大的优惠政策就是允许试,可以干!”

  “深圳经济特区一定会特下去,改革开放的大旗会继续举下去。”

  8月31日下午,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庆典前夕,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接受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刘海陵和其他媒体记者的采访。王荣总结了深圳经济特区30年的发展经验,并回答了“特区还特不特”、“特区如何转型”等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30年后人们有了新视野面对新形势

  改革“样板”面临新问题

  “很多人问我,特区30年为什么格外耀眼?从汪洋书记的‘三问’开始,人们对经济特区打了很多问号。我想在30周年的历史节点,经济特区之所以备受关注,人们关心的主要是两个问题:改革开放进行了30多年,深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还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之后,经济特区还有没有必要办下去?”王荣一开口,就摆出了两个挺尖锐的问题。

  深圳浓缩中国30年

  前30年,人们对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很关注,关注主要集中在思想领域。人们对改革开放很新鲜、很好奇,对取得的成就有各种疑虑和遐想。经过30年后,大家更关心的是,改革开放是否继续下去,还有什么新的内容、新的方式方法。30年的改革开放也积累了很多问题,人们在新的视角,面对新的形势,对改革开放提出新的问题。大家都希望在深圳经济特区找到答案。

  温家宝总理在深圳做出了明确回答:经济特区30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改革开放的旗帜和风向标。旗帜就是方向。经济特区有责任在推进改革开放方面为全国做出表率。经济特区不仅仅要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

  为什么选择深圳作为特区的样板和表率?王荣说,深圳30年来在承担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任中,履行责任到位。

  深圳30年的成就,证明了中央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证明了30年来深圳一直贯彻的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精彩缩影。所以,选择深圳作为案例,坚定经济特区继续办下去的信念。 步入“深水区”要“敢”

  王荣动情地说,改革开放30年,深圳取得的成就是了不起的。人们习惯说,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是小渔村、边陲小镇、边陲农业县,是一个县域规模的经济。到广州开会要过好几条河,曾经出现大量逃港现象。经过30年的发展,经济保持着平均每年25.8%的增长速度。2009年,经济总量达到8000多亿元。深圳现在是亚洲最大的陆路口岸,全球第四大港口,国内第四大空港,已经成为一个交通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更难能可贵的是,特区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像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样的观念,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都可以用于全国,会成为将来改革开放的永久推动力。

  这是深圳了不起的成就,深圳不仅仅是试验田,更成了一个样板田、示范田。

  年轻一代更要了解特区的故事,特别是改革初期“摸着石头过河”,闯禁区、闯盲区、攻难区的历程中,经济特区的特殊贡献是现在难以想象的。今后,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同时在总结30年经验的基础上更有理性,更符合实践规律,把改革开放进一步做好。

  而立之年有“成长的烦恼”也有“转型的阵痛”

  深圳进入利益深度调整时期

  王荣曾用了两个鲜活的词语,描述深圳所面临的问题,而立之年的特区,有“成长的烦恼”,也有“转型的阵痛”。羊城晚报记者就此提出问题:“烦恼”和“阵痛”,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深圳有什么办法应对和解决?

  王荣回答,“烦恼”和“阵痛”有三:改革动力如何进一步增强;发展方式如何实现根本性转变;社会管理如何真正创新。

  没有新作为特区就不再特

  深圳特区是以改革起家的。在改革开放之初,虽然盲区、难区很多,但思想禁锢一旦放开,实践就比较容易突破。经过30年,现在要继续深化改革,已经碰到了更坚硬的障碍性因素。当年的改革是和每个人的利益增长完全一致的,所有人都能分享改革的成果;今天的改革,一方面对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利好,但又同时是利益的深度调整。

  作为经济特区,深圳如果不把改革开放摆到重要位置,如果没有新的作为,就会像大家所担心的那样,特区不会再特。“深圳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死不掉,还会活得更好;作为经济特区可就难说,不再能履行改革开放重任,或者没有新作为,经济特区就将不复存在。如何不断增强改革的动力,是关系到特区会不会特,能否作出新贡献的关键所在。”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