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解析台风“凡亚比”特点和后期走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气象专家解析台风“凡亚比”特点和后期走势

2010年09月18日 09: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9月18日电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今年第11号“凡亚比”的强度预计将继续加强,有可能发展为超强台风,并成为今年以来登陆中国最强的台风,在穿越台湾岛后,在福建中部到广东东部一带沿海再次登陆。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介绍,台风“凡亚比”具有范围小、路径曲折、强度发展快和强度强这四个特点,将带来狂风暴雨。

  小块头也有大能量 “凡亚比”范围小但强度强

  台风“凡亚比”自9月15日20时加强为今年第11号热带风暴后,短短27小时即完成“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的“三级跳”。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介绍,台风“凡亚比”具有范围小、路径曲折、强度发展快和强度强这四个特点。

  首先,“凡亚比”范围偏小。由于无西南季风云系的卷入,“凡亚比”云系孤立,7级风圈半径为220公里,未来随着强度发展最大可能为300公里左右,在同等强度的台风中属于“苗条型”。其次,受周围天气系统的影响,“凡亚比”自生成后历经“偏北-偏东-再偏北-停滞少动-西偏北-偏西”的路径,总体来看比较曲折。再次,27小时完成强度的“三级跳”,也充分体现了“凡亚比”强度发展快的特点。最后,目前台风的强度很难满足“凡亚比”的胃口,未来“凡亚比”还将继续加强为强台风,甚至有可能在登陆台湾前达到超强台风的强度。

  登陆台湾后极有可能再次登陆大陆

  “如果按照‘凡亚比’目前的发展趋势,‘凡亚比’未来将加强为强台风,有可能成为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最强的台风,也有可能成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至于‘凡亚比’能否发展为今年第一个超强台风,我们将给予密切关注。”对于如此重要的一个台风,许映龙也是对“凡亚比”格外关注。

  中央气象台预计“凡亚比”将于18日后半夜到19日白天在台湾东部沿海登陆。

  “按照台风目前的发展趋势,一旦登陆台湾,将会给台湾东部和南部带来较大降水,另外台风带来的大风也需要密切关注。”许映龙在天气图前分析着“凡亚比”的趋势和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凡亚比”登陆台湾,将成为今年以来第一个登陆台湾的热带气旋。在过去不到20天的时间内,“南川”、“狮子山”、“莫兰蒂”三个热带气旋均绕开台湾登陆福建,使得直到9月中旬末期,台湾才迎来第一个登陆的热带气旋,这个数字与平均每年登陆2-3个相比,明显偏少。

  “而且,如果‘凡亚比’登陆台湾,那么这个台风就很可能二次登陆我国大陆。”许映龙分析资料后得出如上结论,“虽然登陆台湾会使台风强度有所减弱,但以这个台风的强度和路径来看,穿越台湾岛后很可能继续向福建中部至广东东部沿海靠近,并可能于19日晚上到20日上午在这一带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台风或强热带风暴。”

  “凡亚比”将给中国带来狂风暴雨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受“凡亚比”影响,中国东南海区将有狂风。17日至21日,受其影响,台湾以东洋面、东海南部、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台湾海峡、台湾省及其沿海、福建东部及沿海、浙江东南部沿海、广东东部沿海的风力将逐渐加大到7~9级,部分海域或地区的风力可达10~12级,“凡比亚”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或地区的风力有13~16级。

  暴雨方面,台湾、福建、广东将出现大暴雨。18日8时至22日8时,福建东部和南部、广东、广西中东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台湾将有大雨或暴雨,福建南部、广东中部和东部、广西东部、台湾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部地区有特大暴雨。上述大部地区过程雨量有30~80毫米,其中,福建南部、广东中部和东部、广西东部、台湾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有100~200毫米,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台湾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有250~400毫米,台湾东部的局部地区可超过500毫米。

  气象部门提醒相关地区注意防台

  中央气象台提醒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地要按照防台预案,提前部署各项防台措施,防范强降雨和大风可能造成的危害。 具体如下:

  一是山区要加强防范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二是要禁止涉海、涉岛、山区游,以及户外露营等自助游;

  三是近海养殖业和海上船只需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海上作业人员要及时撤离,海上船舶注意避开台风影响区域,确保人员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除此之外,中国气象局也将密切监视“凡亚比”动向,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做好台风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徐文彬)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