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而立之年” 进步与挑战并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而立之年” 进步与挑战并存

2010年09月24日 16:3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2岁的贺玮琼中秋节与兄弟姐妹一起回到广东惠州老家与年迈的母亲团聚,但她与丈夫却不能与28岁的独生女见面。女儿在江苏工作,每逢佳节倍思亲,她用“空荡荡”来形容女儿不在家的感受。

  和身边很多同龄人一样,上世纪80年代,贺玮琼家里并不富裕。“当年只生一个孩子刚刚好,孩子的教育和生活质量有所保障。”她说。

  然而女儿结婚后,贺玮琼考虑的问题多了起来:“女儿、女婿都是独生子女,未来将面临照顾4位老人的负担。他们工作很忙,照顾老人力不从心。”

  “独生子女政策顺应了国家特定时期的国情。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膨胀的后果令人担心。但从个人角度讲,比如我母亲现在看着身边儿女众多就觉得很幸福。”她说。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还规定,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除外。  “对每家每户来说,增加了人口,在他们不能干活以前,就会多用钱,多用粮,影响家庭生活的改善,这笔帐一算就清楚。对国家来说,如果工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还很低,物资的生产还不丰富,人口增长的快慢,就会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资金的积累。”公开信说。

  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夏海勇介绍说,实行计划生育30年来,中国少生4亿人,这意味着少消耗粮食和水资源,少占用耕地。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平均寿命达72.1岁,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8.3年左右,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他说,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2020年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少生快富”是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围墙上的标语,旨在转变中国农村延续千年的“多子多福,传宗接代”观念。江苏省金坛市儒林镇从事水产养殖的吕娟24日拿到了镇计划生育办公室送来的1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镇上还安排她接受水产养殖培训,因为吕娟“只生了一个”。

  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吕娟与计划生育国策一起步入了“而立之年”。吕娟的孩子被称为第二代独生子女,或称“独二代”。

  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的吕娟选择回家从事水产养殖,5年前结婚,生下了一个女儿。由于丈夫也是独子,按照江苏省计划生育相关规定,她可以申请再生一个,但她还是自愿只要一个孩子。

  吕娟说:“只生一胎的决定,是我们开了三次家庭会议的结果。我们和父母商量了一个月,最后统一了意见,决定优生优育,全心培养‘独二代’。”

  江苏省金坛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宋月琴说,以前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许多育龄夫妇托人情,找门路,争二胎生育指标,甚至背井离乡,躲到千里以外的地方超计划怀孕生育,被称为“超生游击队”。

  但由于政府实行利益导向政策,让计划生育的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2009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05‰。

  然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降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等因素使中国快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老龄人口已超过1.67亿,占人口总量的12.5%,预计到2020年将达2.43亿。

  夏海勇说,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冲击和严峻挑战,对社会保障、劳动力结构、消费结构、社会服务等形成了全局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养老保障问题”。

  他说,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家庭的代际人口结构开始呈“四二一”状态。“一对独生子女夫妇既要赡养四个老人,又要抚养一个孩子,无论是家庭收入,还是精力和时间,都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他建议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方式,建立以社区居家养老和居家护理为主、养老院为辅的新型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模式,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记者顾烨 李惠子 肖思思)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