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政府倡“山寨”,社会无创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民晚报:政府倡“山寨”,社会无创意

2010年09月27日 15:20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新华社报道,先有“山寨世博中国馆”,后有“山寨悉尼歌剧院”——江苏省阜宁县的两大“山寨”标志性建筑物,这两天成了舆论议论的焦点。公众批评当地政府“山寨成瘾”、“热衷面子工程”。而阜宁县政府发言人则回应,“兴建‘中华情’和‘天鹅港湾’都有提升地方影响力的考虑,这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致富”。

  阜宁是江苏省盐城地区唯一没有通高速公路的县市,经济并不发达,人民群众的生活也不很富裕。因此,如何寻找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提速社会事业的发展,就成为地方政府深感急迫的事情。但也因为同样的理由,人们才斥责当地政府“乱花老百姓的钱”,主张把钱款用到更加急需的地方去。

  我以为,这些质疑不无道理。如今,阜宁新的“标志性建筑”,到底能不能如当地官员所言,成为一种有效的“城市营销手段”,吸引大众眼球,“方便招商引资”,还有待时间去检验。但是,能被这些“山寨”作品吸引而去,又敢于做出投资决策的企业,恐怕不会有太高的品位吧。这些企业到底能给当地带来怎样的商机与发展,又能给当地百姓带去多少“福音”,倒是值得当地政府警觉甚至怀疑的。

  诚然,除了“山寨”、仿冒、抄袭等可能涉及知识产权侵权、会被法律禁止外,在城市的规划、布局和建设等细节方面,确如阜宁县政府新闻办所言:“中央没有禁止的,都是可以做的”。但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除了应当更多地走群众路线,集中民智、听取民声之外,人们更关注一个政府在一座城市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决策“导向”和行为“引领”作用。

  “山寨”终究与创意无关,更难以成为一个地方不断进步的真正动力。正如专家所言,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实就是一张“城市名片”,应该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尽显城市的精神风貌,并且给人以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力量。如果政府自身倡“山寨”,那我们的社会又怎么会有创意?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永远不可能建立在“山寨”的基础上,也不可能靠着“山寨”之作去招商引资、奔向小康。唯有立足现实国情和本地实际,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才能为社会进步注入动力。所以,无论是在宏观决策、政策导向,抑或是在具体工作中,各级政府都应当鼓励开拓、激励创新,并且身体力行地做改革创新的推动者、践行者。唯其如此,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充满创意和活力,取得真正的发展和进步。 (游伟)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