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面对"成长的烦恼":专家评未来制约因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如何面对"成长的烦恼":专家评未来制约因素

2010年10月05日 15:1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1年走过,新中国仍在发展的道路上。国势衰微已成为历史,高速发展成为“新名片”。然而,如今对中国的不同解读给中国和其他国家造成了些许困扰。专家学者表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有利于中国自身决策,也可以减少与别国的摩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亿元一跃到2009年的340507亿元。

  即使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未能阻挠中国向前发展的车轮。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世界最大出口国,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这些成绩,都成为中国崭新形象的注脚。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庄健对中国近30年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说,这种高增长鼓舞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使人民愿意朝着更高的方向努力。“中国人口众多,如果人民看不到发展的成绩,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任何改革就很难进行。”

  中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1%。而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首次超过日本。

  高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招致了质疑、批评、“捧杀”和“棒杀”。近几年“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声音不绝于耳,给中国带来了“成长的烦恼”。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表示,当今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仍将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无论是中国自己还是其他国家,均很难适应和看清。

  “因此中国和其他国家都需要不断进行调整,需要不断进行‘调焦’。由此而引发的种种误解乃至冲突都不可避免,公众及政府都需要适应这一点。”王军说。

  庄健说,除了一些人戴有色眼镜看中国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中国越来越多融入世界,应当主动走出去,让世界更多更全面了解中国,同时对于一些批评的声音要理性对待,将其视为加快改革发展的动力。

  同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强调“慎大”。他说,谦恭地听取批评,有助于中国在经济增长中不至于头脑膨胀。清楚地定位有利于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

  今年9月在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为题,阐述了中国政府对当前中国状态的清醒认识和定位,同时也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看待和认识真实的中国的视角。

  温家宝说:“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

  温家宝指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水平较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中国经济已保持30多年的快速增长,但进一步发展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中国若干重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核心技术仍然大量依赖进口……

  中国粗放的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和信息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一半以上的人口仍在农村,产业结构层级仍处于较低水平。庄健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靠生产要素和资金投入,国内消费不足,这种方式持续性差、效益低,容易受到外界形势变化的影响。

  王军说,中国不能满足于GDP总量的扩张,而是要有质的提高,人均赶超发达国家的路仍很漫长,发展质量短期堪忧,经济转型、市场化取向改革不会一蹴而就,工业化、信息化差距很大,国人尚未有资格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他认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另外,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国有民营差距拉大等方面都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因素。

  盛洪表示,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继续坚持推行市场经济,中国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逐渐市场化改革的结果,是千百万中国普通民众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和释放,是从“一双手”到“头脑”和“智慧”的转变。他说,同时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限制和有效监管公权力,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记者 马述昆)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