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应突出能力建设合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军事专家: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应突出能力建设合作

2010年10月13日 13: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石家庄10月13日电 题:军事专家:武装部队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应突出能力建设合作

  中新社记者 王欢

  比起传统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涵盖领域更广泛,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科技等手段予以应对,国家间更迫切需要积极对话和紧密合作。正在石家庄召开的第二届东盟与中日韩(10+3)武装部队非传统安全论坛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各国武装部队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建设,探讨更为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和途径。

  去年以来,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地震、干旱、洪水、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危害巨大;有组织的恐怖暴力活动有增无减,国际化更为明显,军事化更加突出;危及10+3国家共同利益的海盗活动和跨国犯罪日趋猖獗。应对共同的威胁需要整体的合力,泰国驻华国防兼陆军武官乐朋上校说:“面对这些更加突出的新威胁、新挑战,加强10+3武装部队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建设合作必要而紧迫。”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院长战玉少将提出:“建立各方都能接受的合作方式,并使其落到实处、共同受益是我们的共同愿景。”

  2009年首届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非传统安全论坛在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界定、武装部队层面进行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合作领域等方面达成了共识。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训练部部长郭新元大校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今年的论坛在上届基础上将能力建设列为主题,大家交流经验、商讨对策,向务实合作方向又推进了一步。”

  地区国家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具有相同的见解和共同的目标,除进行地区协作外,双边或多边合作是可行且必要的。针对合作的具体构想,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教授陈胜武上校指出,10+3国家结合地区特点,着眼武装部队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需求,需要加强情报预警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力量投送能力、指挥控制能力、现场处置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并开展合作。他建议将应对灾害、打击恐怖主义、海上安全列为能力建设合作的优先领域,并提出应依托论坛,通过交流经验、开展非传统安全情报合作、培训合作、训练合作、装备与技术合作等基本途径实现10+3框架下武装部队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建设合作,得到多个国家代表的认同。

  “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非传统安全论坛本身既是平台又是合作内容,10+3合作要想走向深入必须和论坛发展相结合。”郭新元大校特别强调,“目前论坛建设尚处初期,参会人员为部队旅团级指挥员和国防部防务官员层面,每一届人员变化都较大,要想论坛持续发展下去,建立一种稳定的联席机制和协调机制非常必要。而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常态化和机制化共享,政府间创造机会实施联合训练、演练,则是推进合作的基础和亮点。”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