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跋涉"无人区" 填补"无图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跋涉"无人区" 填补"无图区"

2010年10月19日 15:37 来源:解放军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跋涉在雪域高原一线的测绘兵。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上高原,攀雪峰,穿戈壁,越沙海,过沼泽,涉冰河,顶烈日,冒酷暑,迎风沙,战洪水……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野外作业分队,长年奔赴在某边境无人区,担负着数千公里的边防测量任务。

  长期以来,由于受技术条件制约,我国西部地区尚有数千幅1:5万地形图空白区,特别是一些边防区域至今没有1:5万地形图,严重影响了边防建设的质量。为此,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从2003年开始,抽调技术骨干集体攻关,在全军率先开展卫星遥感测量技术研究探索。经过7年努力,官兵克服了一道道难题,最终使这项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为消灭西部“无图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不久前,野外作业分队官兵进驻某边防无人区进行野外测量。

  为了检测这项技术的可靠性,官兵在高原“无图区”专门选择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气候条件最恶劣的区域,进行控制点精度检测。在点位支起仪器后,大风吹得人无法站立,仪器晃晃悠悠,好几次差点被风吹翻。为了测得精确数据,官兵紧紧抱着三角架,坚持观测4小时。测量完毕,官兵脸上竟然结了厚厚一层霜,几名同志腿脚冻得失去了知觉,一时间站不起身。

  沿边境线一路向南,有一块饱经风霜的石碑,上面“空岔口”3个残缺不全的大字显得格外醒目。这条路是通往哨所的必经之路,只有送给养的车辆才会偶尔行驶在这条路上。一路上,中队长武利锋只能靠一张表示极不精确的地图和一部显示着让人心惊肉跳高程的GPS导航仪,指挥车辆缓慢前行。

  公路从凌空的崖壁上穿过,险象环生,急转弯一个接一个,稍有闪失,人车就会消失在云雾缭绕的万丈悬崖中。

  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官兵的高原反应也越来越大。当翻越一处达坂时,导航仪显示海拔高度5500米。

  官兵历经艰险,终于安全到达作业区。武利锋粗略算了一下,这条路平均海拔5000米,最高处达到海拔5500米。200公里的路整整走了15个小时,真可谓名副其实的“天路”。

  在新藏线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在死人沟里睡一宿,不在甜水海里歇歇脚。”这真实地反映了甜水海恶劣的高原气候。野外作业分队官兵在中队长石岩的带领下,完成某作业区的测量任务后,来到海拔4800米的甜水海兵站休整。

  经历一路颠簸、疲惫不堪的官兵毫无食欲,和衣钻进被窝。入夜后,狂风卷起的砂石不停地击打着门窗玻璃,一些砂石顺着窗户和门的缝隙朝室内“呜呜”地猛灌,房子里边格外寒冷,连空气似乎都凝结了。渐渐地,有人开始头疼,有的轻捶着胸,有的用手指抵着太阳穴,有的靠在床边不停地呕吐。见此情形,同样有着严重高原反应的中队长石岩,穿上防寒服从车上取下小型氧气罐,想让官兵早点吸口氧。谁知,他竟累得连打开氧气罐的力气都没有了,最后在司机小吴的帮助下才得以打开。

  整整一个晚上,官兵们不知道看了多少次表,总嫌时间过得太慢,担心氧气会随时用完。凌晨6点,天依然一片漆黑,刺骨的寒风狂吼着。当吸完最后一口氧,石岩决定立即出发,带领官兵离开甜水海。

  一夜无眠的官兵们又奔向新的测绘区域……摄影并撰文/孟少辉 黄宝峰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