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武器装备“两成两力”:高科技演练验证成效(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解密武器装备“两成两力”:高科技演练验证成效(2)

2010年10月20日 16:43 来源:央视《军事纪实》   【字体:↑大 ↓小

  人才问题 首当其冲

  “两成两力”建设,人才问题首当其冲。作为“两成两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00年初,“人才工程计划”在广州军区正式启动,而这一计划的实施,在日后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毛剑是广州军区某军械雷达修理所的一名工程师,在他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却一度产生了要离开的念头。他当时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气愤地把手中的笔记本仍在草地上。

  军械雷达修理所的勤务连,主要是负责站岗、值班和其他的一些日常杂务,在军械雷达修理所,新来的干部都要到连队接受锻炼。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在部队里面,毛剑的举动无疑显得十分出格,然而,这样的举动却出人意料地得到了宽容。

  领导们没有直接批评毛剑同志,而是找他谈心聊天,一方面让他了解到当排长是更好地了解单位、了解部队,完成一年青年学生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单位老高工、专家成长的经历让他感觉我们是尊重人才的。

  通过在勤务连的锻炼,毛剑很快明白了部队“令行禁止”的含义,而进入军械雷达修理所仅仅三年时间,毛剑就被委以项目组组长的重任,如今,他更是成为了自行火炮车间的主任。在军械雷达修理所,像毛剑这样从地方大学生成长为技术骨干的人才已经达到了26人。

  毛剑的成长经历,只是广州军区装备系统“人才工程计划”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地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他们还专门制定了一整套法规性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对人才队伍建设,部队主要是走开了“补、训、用”相结合的路子。补,就是通过从军区部队找、审请从其他军区商调、从地方院校特招等办法,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训,就是我们依托部队院校、科研单位、生产厂家和部队的教导训练机构培训急需的人才,以此来提高装备保障队伍的能力素质;用,是健全人才的使用机制,使装备人才都有一个施展才华的最好平台。

  从2000年“两成两力”建设正式展开到2010年,广州军区共培训技术骨干6万多人次,大大缓解了部队装备人才缺乏的问题,确保了旅、团每种新装备有2至3名“专家型”技术军官和“技能型”技术士官。全区先后有4千余名装备技术干部因工作出色立功受奖,2千余名技术干部提前晋职晋衔,81个单位、307名训练标兵受到军区表彰。

  10年来,这些人才不仅为部队的装备训练和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使我们的科研技术革新获得了丰硕成果,十年来,先后有492个项目获得全军科技技术进步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48项。

  人才建设顺利推进,给“两成两力”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广州军区成功地走开了“理论研究为先导、科学技术为核心、装备训练为途径、装备管理为保障、配套建设为基础”的路子,他们提出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项达标、全面建设、整体提高”的目标也逐步得以实现,装备战备建设日趋规范、装备管理效益大幅提升、装备配套率和完好率达到总部规定标准,而装备训练也全面“突围”。

  这是广州军区某师在进行装备训练,训练内容是应急抢修,抢修现场,除了装备保障官兵以外,战勤人员也参与到了抢修工作中。

  而在这个师的模拟训练室里,有不少装备保障人员与战勤人员一起在进行装甲车辆的模拟操作训练。

  一般情况下,进行装备抢修训练,不需要战勤人员参与;模拟操作训练,也不要求装备保障人员参加;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支部队一直在推行“用修双能”的训练方式。

  两年前,在“两成两力”建设过程中,这支部队的装备部门发现,虽然装备保障官兵的保障能力已经达到相应标准,但他们往往忙于掌握新装备的维修和保障技术,因此部分人员对于新装备的操作并不十分熟练。而另一方面,日常使用装备的战勤人员,则连简单的故障排除都难以实现。

  用修双能 提高效率

  如果一般常见故障无法由战勤人员排除,会降低部队的作战效率;而装备保障人员如果不能熟练操作装备,也会影响保障效率,这种现象显然不符合实战的需要。 “用修双能”对于战勤人员的一般常见故障排除能力,和装备保障人员的装备操作水平,都做出了严格规定,并定期进行相应的训练和考核。“用修双能”训练方式推行以来,官兵们很快就切身感受到了效果。

  事实上,像这样在装备训练上的变革和创新,在广州军区的其他部队同样悄然发生着。除了日常训练,针对海训和演习等重大军事活动,军区所辖装备保障部队还强化了海上伴随、空中转进和野战机动保障的演练,基本实现了装备训练从突击到经常、从静态到动态、从营区到野外、从陆上到海上的转变。

  一道道难题被化解,一个个瓶颈得以突破,从重点建设部队到一般部队,从内陆地区到边海防,广州军区所辖部队武器装备作战和保障能力无不明显提升。同时,军区装备保障理论法规体系、组织指挥体系、管理维修体系、储备供应体系得以顺利构建,而装备保障力量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为了解决装备保障力量严重不足、保障机构分散,难于形成综合机动支援保障能力的现实问题,2000年初,以现行体制为基础,在不增加机构、不增编人员和装备的情况下,按照组织健全、功能综合、野战机动、精干高效的思路,采取平时寓编、寓设、预任,战时快速抽组的形式,率先组建了装备保障旅和保障基地。

  如今,广州军区根据实战需要,已经构建了“以战役保障力量为主体,预备役和民兵保障力量为辅助,支前保障力量为补充”的多层级战役保障力量体系。

  根据未来战争联合作战的需要,近年来广州军区按照系统融合、互联互通、战训一致、实用可靠的建设思路,着力构建一体化装备保障信息平台,依托作战指挥网、军事综合信息网等网络,初步形成了纵向贯穿战略、战役、战术各层级,横向联接战区军兵种以及地方保障力量的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了不同建制保障单元、要素、模块装备保障信息全域覆盖。

  十年前的大胆创新,十年来的反复磨砺,打造了广州军区在装备保障领域的坚强实力,军区所辖部队在抢险救灾、奥运安保、国庆阅兵和系列军事演习等重大军事行动中,一次次圆满完成了装备保障任务。10年来,总装备部先后4次在广州军区召开现场观摩会,向全军部队推广他们在装备战备、联保联训等方面的经验。而由他们率先组织实施的“两成两力”建设,已经成为全军部队装备建设的中心任务。

  世界风云常变幻,马放南山未有期。面对新一轮军事变革大潮,广州军区部队官兵正再次扬帆起航,围绕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这一目标,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