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坐牢补偿费”是权力投资怪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广州日报:“坐牢补偿费”是权力投资怪胎

2010年10月21日 09:4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调查发现,有一种令人诧异的现象:一些贪腐官员在刑满释放后,竟“意外”地收到了原行贿人送来的巨额“坐牢补偿费”,有的甚至公开炫耀。(10月20日《检察日报》)

  “坐牢补偿费”的存在,道出了一个无情现实:有些官员利用权力在投资。

  权力投资有点像权力寻租,但权力投资比权力寻租更隐晦,权力寻租讲究“即得”;而权力投资讲究“后得”。权力投资放眼长远,更得“放长线钓大鱼”的精髓。

  权力投资对受贿人有好处,对行贿人同样有好处。事后补偿无形中把行贿人和受贿人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对行贿人来说,只要抓住一个受贿人,则意味着以后财源滚滚。而且,由于当初不需要直接付钱,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坐牢补偿费”给行贿者贴上了讲义气的标签,行贿者打此金字招牌,会赢得更多有权者的青睐,从而贿赂更多的人,谋更多的利。从这个意义上说,行贿人是在以“坐牢补偿费”作为投资。

  “坐牢补偿费”的存在,说明我们的反腐体制存在一些漏洞。其一,腐败成本过低,给了受贿人太多东山再起的机会。其二,判刑依据过于单一,往往针对贿款,而忽略贪腐造成的资产流失。其三,对行贿人处置失当,未能有效追回他们的不当得利。受此影响,官员会进一步把手上权力当成投资品,像寻求潜力股一样寻求可靠的行贿人,这意味着以后行贿将更多发生在熟人间,更具有隐蔽性。这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需要尽快打上制度补丁。(毛建国)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