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就蓄水175米答记者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就蓄水175米答记者问

2010年10月25日 18:0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蓄水位经过长期论证设计 175米后达到“额定工况”——曹广晶就三峡工程蓄水175米答新华社记者“十问”

  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将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达到这个水位,意味着三峡工程将可以全面实现其设计能力,因此具有里程碑意义。借此之机,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对与175米蓄水相关的十个问题进行了集中回应和释疑。

  记者:三峡工程为何分多次蓄水?

  曹广晶:国家批准的三峡工程的建设方针为“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蓄水分三期:围堰挡水发电期,水位为135米,主要考虑使工程早日发挥效益;初期运行期,相应的水位组合为135-156米;正常运行期,相应的水位组合为145-175米,即汛期水位降至145米,汛末蓄水至175米。设立初期蓄水位的目的,是论证阶段审慎考虑了移民搬迁难度、泥沙淤积尚存争议的结果。

  水电工程的特点,也是其缺点是工期长,一次性投入大,所以得千方百计想办法让工程早日发挥效益,这就是设计围堰挡水发电的原因。2003年6月,也就是工程开工后的第十一年,三峡工程进行首次蓄水,水位达135米,工程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此时左岸大坝已经建成,右岸靠临时修建的碾压混凝土围堰挡水。

  2006年5月,三峡大坝提前近一年全线建成,9月进行156米蓄水,工程进入初期运行期,防洪、发电、通航效益进一步拓展。设立这一中间水位,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库区移民数量大,要充分考虑移民难度;二是担心重庆港区发生较严重的泥沙淤积,而蓄水156米回水到重庆下游的铜锣峡以下,不会影响到重庆港区。

  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三峡工程才能设计预期的能力、指标和功能,也只有当水位蓄至175米,才能真正用实践全面检验工程及水库运行状况。有些事情是很难争论清楚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决定蓄水至175米,是建立在一是移民工作顺利完成,二是2003年首次蓄水以来,充分的泥沙观测、科研和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以上两个结果,我们提出申请,经国家批准实施的。

  记者:设计最高蓄水位为何选择175米?

  曹广晶:最高蓄水位为何选择175米,这也是充分论证之后得出的结果。三峡工程真正全面开始勘察、规划和设计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无数方案论证,最后确定三峡大坝的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差不多用了40多年时间进行考察论证。

  水位越高,淹没土地和需要搬迁的人口就越多,投资相对要高一些;水位低,淹没少,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防洪、发电和航运能力都受到限制。所以权衡各个方面的因素,最后选定175米作为水库的正常蓄水位。

  记者:175米蓄水为何称试验性蓄水?

  曹广晶:三峡蓄水的最高水位选择,是论证阶段争议最大的一个课题,主要担心的是水库库尾的泥沙淤积问题。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有许多事情需要检验,在初步设计批准时,是留了余地的。先设立初期蓄水位,观测泥沙淤积情况后,再定是否蓄至175米。尽管在2003年首次蓄水后做了系统的观测、分析和再评估论证,但是谨慎起见,还是确定现在的175米是试验性蓄水。

  试验性蓄水到175米之后,需要观测试验的项目很多,主要是水库的泥沙淤积,枢纽各个建筑物和各类设备在高水位下的运行状况,水库两岸的边坡稳定,生态环保,以及水库的调度等。

  记者:前两次175米蓄水为何没能达到目标?

  曹广晶:2008年、2009年三峡工程两次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但分别只蓄至172.8米、171.43米。这两次蓄水最终都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原因是多方面的。

  三峡蓄水涉及面广,不仅要考虑工程技术因素,考虑移民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各界可接受程度。2008年可能是因为第一次蓄这么高的水位,在上游地区发生了一些地质灾害和触发地震,加上刚刚发生的汶川地震对民众的心理影响,所以在蓄到172.8时停止了蓄水;2009年主要是因为干旱,10月份长江上游来水偏枯,中下游发生持续旱情,三峡水库综合考虑后加大了下泄流量,最终没能蓄到175米。

  记者:蓄水175米有何重要意义?

  曹广晶:175米是正常运行条件下的最高水位,蓄到175米,三峡工程就可以达到“额定工况”,也就是三峡工程设计的各种功能、能力、效益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在这个水位下,枢纽大坝、电站机组、库岸稳定、泥沙淤积等各方面才能得到设计运行条件的真实检验。

  说具体一点,蓄水到175米,比起156米可增加100多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航道改善的里程更多,万吨级船队到达重庆的时间更多,枯水期对下游的补水能力更强,发电也多近100亿千瓦时。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