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家产1.8亿”的局长靠什么自证清白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西安晚报:“家产1.8亿”的局长靠什么自证清白

2010年10月30日 05:45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朱四倍

  曾任江苏省海安县工商局副局长的王某,现年50多岁的他已退居二线。近日,网友曝出其拥有家庭财产1.8亿元。海安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已获悉此事,纪委也已介入,暂无明确结论,“王某的妻子是大老板,不少海安人的确都知道”。(10月29日《新京报》)

  江苏海安工商局副局长被曝家产1.8亿元,引起了舆论的关注,有网友通过分析王某家庭收入情况后认为,“如果这1.8亿属实,那么这位副局长的家庭收入超出正常水平20倍”,而王某的反应也让我们大开眼界:我是党员,我要违法违纪对不起党、对不起组织,我不会说半句假话。

  不过,这样的说法很难打消公众的疑虑,而当地有关部门给出的说法也难以佐证王某的清白:王某的妻子是大老板,不少海安人的确都知道。从逻辑上推断可知,妻子是老板,并不一定意味着王某的财产就没有问题,更不能成为证明官员王某的先天性证据,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是证明其清白的“拦路虎”,也因为如此,才让王某陷入了争议的旋涡。

  从深层次上说,王某之所以陷入争议,恰恰证明了官员财产申报不够公开的尴尬。早在2005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如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认为:“你是人民选举出来的官员,你的个人财产就应当向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的监督。”根据这样的逻辑,如果王某的财产是公开的,接受了公众的监督,那么,争议还可能出现吗?

  众所周知,财产申报制度的主要适用人群为各级国家公务员,其目的是保证政府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优化政府的行为。我国自1995年出台《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以来,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实际运作的情况来看,效果却不甚理想。因为没有相对独立的负责财产申报制度的执行机关,各个行政机构自行其事,缺乏统一性。没有严格的执行制度和执行标准,执行起来随意性大,缺少事后的公开和公正。因此,“家产1.8亿”的官员自然产生了争议。

  可以说,很多官员缺少一种自证清白的智慧,而正是这种缺失,让官员产生对财产申报制度的抵触情绪,与此同时,民众对官员的不信任感也日渐增长。必须明确,财产申报制度可以促进政府公职人员的廉洁自律,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所以是合理的,并且财产申报应该是公开的。财产申报法具有阳光法之称,它赋予的是人民的最大知情权和官员的最少隐私权。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向公民公布申报内容,接受监督,这是财产收入申报中最关键的一环,所以公务人员财产收入申报法才被称为阳光法案。我们期待公务员拿出自证清白的智慧,同时也要从制度上给予官员自证清白的机会。

  事实上,官员财产申报在对公众监督官员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是对官员的最好保护。 (作者系教师)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