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称中国曾错失三次机遇期 未能把握改革开放

2010年11月04日 08:3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发展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是基于对国际国内两方面形势的科学分析而做出的战略判断。对于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正是改革的攻坚时期、发展的关键时期。

  无论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革命,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都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这些整个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一些国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走到了前列,另一些国家却陷入被动、落后的局面。无论从我国发展历程看,还是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历程看,能不能抓住机遇,推进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鉴往可以知来。历史上曾经有过哪些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些时期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一些国家是如何抓住这些黄金发展期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把握好难得的发展机遇,走出一条超越当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之路。本期时事观察,我们约请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德喜,纵论历史上的战略机遇期。

  现实:把握“改革”和“开放”

  中国应当重新认识500年西方工业文明的历史地位,重新认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作用,进而探索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前提下,走以中华文明为本的超越西方工业文明之路。

  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逐步形成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拐点,预示着500年来东西方文明此消彼长的一个关键阶段正在到来。这个关键阶段就是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机遇期”,其基本内涵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国际方面,主要包括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反恐和文明的冲突、中国的国际形象等方面的内容;国内方面,主要包括中国的客观状况、发展战略、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十六大以来的8年间,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内涵进一步发展,在国际方面的突出表现,是2007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而国内方面的突出表现,则是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走出低谷,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未能把握“改革”和“开放”两个词,可说是历史上中国错失三次全球性战略机遇期的根本教训。要真正抓住和用好全球性战略机遇期,必须坚定不移地改革和开放,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同时,也不能丢掉和失去自己的根本,主要是指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一点,对于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悠久且独特的文明体系更加重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紧紧抓住逐步形成的全球性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但是,面对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内涵在21世纪初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应当重新认识500年西方工业文明的历史地位,并重新认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作用,进而探索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前提下,走以中华文明为本的超越西方工业文明之路。

  西方工业文明是超越传统农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模式,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而在近几百年来成为全球和全世界最强势的一种文明模式。当历史发展到21世纪,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摆在全人类面前,以不断占有新的资源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西方工业文明已经出现发展困境。

  全球范围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使得中国在客观上没有条件再走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而中国所具有的强大的物质基础、悠久的文明传统、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坚实的制度保障,使得中国不可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如果加上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对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模式进行现代性的改造,就一定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商文明和工业文明相生共长、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即创造出一种超越西方工业文明且适合全人类,特别是适合中国发展的模式。

  历史:中国错失三次机遇期

  或因自身封闭保守,或因未能因应变局,中国自15世纪以来,错失了三次战略机遇期:第一次是15世纪的明朝中叶,第二次是19世纪的清朝末叶,第三次是在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15世纪以来的500年间,中国错失了三次战略机遇期。

  15世纪开始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战略机遇期。当时,西方大国,主要是西欧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以及后来居上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它们深刻理解那些幅员辽阔和资源丰富的世界未发展地区的重大意义,因而利用自身传统文明优势“开发世界”,创造了西方工业文明模式,并且在以后的500年间持续发展,从而成为世界各文明体系中最强势的一种文明模式,18—19世纪的“大英帝国”和20世纪的美国是其典型代表。

  500年前的中国,在全球性的战略机遇期到来之际,虽有走向世界并开发世界之力,但却无拥抱世界之心。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中国没能认识到其意义,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中国内向型和保守型的文明体系,使其既无此愿望,也无此经验,因而导致中国既没有制定走向世界的战略,更没有利用这次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很好地改革和发展自己,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文明模式。

  紧紧抓住这一次战略机遇期的部分欧洲国家,经过300余年的发展,终于在19世纪上半叶超过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以此为基础,英、法等欧洲国家,在与中国进行了长期受到严格限制的边贸来往后,用大炮轰开中国坚固的大门,采取强盗行径侵入中国内地,以不平等的方式逼迫中国对外开放,使之融入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的生长为中国带来了第二个战略机遇期。中国已有一批先进分子敏锐地觉察到了全球化浪潮对中国的冲击和第二个战略机遇期的到来,与那些宁愿坐失战略机遇期而不思进取并紧紧掌握中国政治权力的强大保守势力形成鲜明对照。由于这两种力量的尖锐对立,发生了改良、维新和变法,特别是发生了中国广大民众反对中国保守政府的、长期而又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由于不能举国一致地应对外部势力,特别是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仍没能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中国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失败就是明证。在此期间,与中国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日本,却充分利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实行明治维新,从而紧紧抓住全球化浪潮对亚洲的冲击,也就是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军事和经济强国。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科学技术革命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全球化浪潮重又兴起。然而,由于缺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没有认识到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实施的冷战封锁之下,中国又一次封闭了自己,因而没能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美、德、日等西方大国的快速发展和亚洲“四小龙”的迅速崛起把中国进一步甩到了后面。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从而给世界各国,也给中国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期。70年代初,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敏锐地觉察和捕捉到这个战略机遇期的有关信息,吸取历史上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果断地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从而为中国后来的全面对外开放,全面融入国际社会,适应新的全球化浪潮,紧紧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条件,走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从70年代末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为中国紧紧抓住新战略机遇期创造了条件。在此以后,中国举国一致,上下一心,坚持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紧紧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新世纪以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的普遍共识。党十六大和十七届五中会关于“战略机遇期”的重要论断,必将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众论】 (摘编自《北京日报》)

  “机”可以理解为是机会、机缘;“遇”则意味着人们是否可以遇到机会,风云际会中是否能够抓住机缘。如果历史客观条件不允许,那就不可能有机会;即使有机会,主体不能适时地加以把握,也就遇不到机会。主体遇到了机会且把握了机缘,这才有了机遇。韩震(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从哲学角度看,“机遇”指的是对一特定事物的发展而言并非必定出现但一经出现就可能改变事物现存状态的事件和条件。机遇具有不确定性和非常驻性的特点。但机遇背后又隐藏着必然性,机遇的出现又不是神秘莫测的,而是有规律可循。因而机遇的出现又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庞元正(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原主任、教授)

  机遇的价值不在于其时长和特点,而在于是否得到了有效运用。任何机遇的时长和两次机遇间的间隔都是不确定的,同时每次机遇又都有其特殊性。由于所有机遇都具有不确定性和特殊性,因此是人把握和运用机遇的能力来决定机遇的价值,而非机遇的时长和其特点。阎学通(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国际关系学系系主任、博导)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