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解析党中央近年来为何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2010年11月04日 17:5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华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江国成)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前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三农”问题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如何看待近年来我国的“三农”状况?如何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未来5年我国“三农”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

  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问:过去5年,我国农民、农业、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十一五”期间,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重要方针,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国家粮食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迈出重大步伐。总的看来,“十一五”时期是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十一五”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增产。去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纪录,达到5.3亿吨。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粮食连年增产,国家粮食库存充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管理通胀预期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各种农产品市场供应丰富,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期,全国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每年增速均超过6%。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市场流通条件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村公共服务明显改善。

  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逐步完善。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终结了近2600年来农民种地要交“皇粮国税”的历史。同时,对农业的各项补贴制度逐步建立。

  去年,中央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项补贴1230.8亿元。除农业补贴政策外,国家逐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这些支农惠农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三农”事关大局 缩小差距任重道远

  问: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答: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扩大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特征是:脆弱平衡、强制平衡、紧张平衡。

  所谓脆弱平衡,是指保障粮食安全的资源条件贫乏;所谓强制平衡,是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需要政府强力主导;所谓紧张平衡,是总供给保障所有人口的粮食安全的能力并不宽裕。

  另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每年实际增速比“十五”期间高出3个百分点,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遏制。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且减贫难度更大。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我国2009年贫困人口还有3597万人,但按照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约还有1.5亿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是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农村经济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农民土地权益缺乏有效保障。侵犯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的现象经常发生,农民缺乏充分行使自己土地权利的能力。土地收益分配明显向城市、向非农部门倾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有限,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金融改革明显滞后;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尚未形成。城乡劳动者同工不同酬,农民工工资长期偏低。进城农民工不能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

  “三农”问题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问:党的五中全会已经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实现这些目标?

  答:“十二五”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新阶段农民需要政策激励,更需要制度公平,在制度上保障农民权益,建立城乡公平的制度框架。这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要求。

  “十二五”时期,必须强化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公平对待农民,使农民获得平等的教育权益、就业权益、土地权益和社会保障权益,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问: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答:首先,要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重点在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并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取得突破,以制度创新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其次,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上取得重要进展,努力实现农村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再次,多渠道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改善农民进城务工条件,保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强政府对农民转移就业的服务,加强对农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实行主动接纳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方针和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转变为城镇居民。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