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称中国需加强对潜在生物武器的研究和立法

2010年11月10日 14:29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生命科学迅猛发展导致潜在的生物武器对人类产生巨大威胁,专家指出——

  国际科技界有一个词,叫“两用研究”,指的是对“科学双刃剑”问题的研究。11月1日,一个有关生命科学“两用研究”的会议——科技发展趋势与生物武器公约国际研讨会,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举行。会上不仅研究国际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还讨论了哪些成果可能成为潜在的生物武器,探讨如何应对这些生物武器。记者在研讨会上了解到,有关生物武器的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还需加快生物安全问题的研究和立法。

  生物武器威胁增大

  近年来,以建立人工生物体系为目标的合成生物学发展迅速,它的出现已引起人们对其中伦理学的思考。今年5月20日再出惊人消息:美国人文特在实验室中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创造出世界上首个人造细胞。

  “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福祉和希望的同时也有潜在的风险。”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蕾博士告诉记者,美国9·11恐怖袭击之后出现的炭疽信件、SARS和禽流感暴发、SARS后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突破等使生物安全问题受到了空前关注。

  张蕾给记者讲了两例科学进展:2001年,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发表了论文,宣布他研究老鼠的绝育方法时,使老鼠意外感染了一种类似天花的病毒,致使大批老鼠的免疫力下降而死亡;2002年,《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论文,讲述了科研人员如何利用化学方法合成天花病毒。

  “试想,这两种方法如果被恐怖分子用作生物武器,那将给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张蕾说,这种生物恐怖和可能带来的生物武器扩散问题已经引起了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特别关注。

  对于生命科学成果所存在的潜在风险,国际科技界一直在关注。一些国际生物学的组织也为此多次召开研讨会。曾多次参加这类会议的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黄力介绍说:“这些会议主要是探讨科技发展趋势对国际生物安全和未来生物武器公约的影响,包括那些与新的或更危险的生物武器潜在相关的科技进展,如合成生物学、气溶胶传播机制、免疫学新进展等;也包括预防和应对生物袭击的措施方面的发展,如侦探、诊断、治疗和疫苗等。”

  国内需加强生物安全研究与管控

  参加“两用研究”研讨会的专家约有8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外国专家。“会议会形成一个讨论结果,提供给有关国际组织参考。”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郭安凤博士认为,通过这样的会,可以反复地向科学家们提示其社会责任,提醒其最新研究成果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滥用;并讨论假如成果被滥用后应如何防御。

  在谈到目前我国生命科学进展和生物安全问题时,郭安凤指出,我国在合成生物学方面比国外落后,还处在大力发展的时期。可国际上已经到了研究其潜在负面影响的阶段。“国外许多公司在做合成生物学的相关业务时,有一套自我监管措施,要看是谁来做此业务,是否有犯罪背景……而一些中国机构在这方面的管控还不够严格。”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科技界需要增强生物安全意识,有关的立法工作也应加强。目前中国工程院已经开展了“新时期我国生物安全战略与法律法规的研究”。

  “这次的国际研讨会能在中国召开,表明了中国科技界对探讨生物安全问题、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的重视与支持。我们会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黄力如是说。(记者 李大庆)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