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后备干部选拔高调走入公众视线 专家:需重民意

2010年11月15日 11:36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完善后备干部制度,关键在于增加透明度和竞争性,把“民主、公开、公平、择优”的基本原则,融入到每一个具体安排当中

  最近,随着中央和国家机关到省区市交流任职干部培训班在京结束,来自5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的66名京官也陆续赴地方任职锻炼。他们平均年龄46.5岁,最小的41岁,且大都被视为各部委“后备干部”。

  后备干部群体,以少有的高调形式,又一次跃入普通公众的视线。来自高层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央正在对不同区域间的后备干部进行宏观统筹,不同地区之间的干部交流在逐步扩大。

  “此前培养后备干部,大多在单位和系统内部培养,而目前将干部直接派地方任职,这种培养将更具开放性和挑战性。”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沈友军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干部选拔方式。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干部选拔制度,后备干部制度也将面临着增加透明度和竞争性等诸多改革创新的挑战。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在多数公众眼里,后备干部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群体。对于后备干部如何选择、培养,如何从幕后走向前台,均鲜为人知。那么,后备干部这个群体,到底经历着一个怎样的成长历练呢?

  “后备干部”颇具神秘感

  今年32岁的小崔,是北京某机关公务员,前不久刚被选为副处级后备干部,亲友们都为他感到高兴。但这样一个问题却让小崔哭笑不得:后备干部是一种什么职务?

  在本刊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对后备干部这个群体,仅有27%受调查者表示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些”,而73%的受调查者表示“不了解”。一些受访公务员也向本刊记者坦言,尽管已在机关工作多年,但对“后备干部”既熟悉,又陌生。

  何谓后备干部?是指各级党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有关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选拔出德才素质好、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为上一级领导班子补充干部而准备的后备人选。

  中央2002年7月9日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

  事实上,目前在我国领导干部群体中,就有不少人是先被选为后备干部,然后通过组织多年的培养、考察,才逐步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总的看,年轻、高学历已成为后备干部最突出的特点。

  “后备干部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其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谈方教授对本刊记者分析,“成为后备干部后,就被视为走上了提拔使用的一个重要‘台阶’,以后将有更多提拔机会。”

  从近年情况来看,对后备干部的挑选范围在不断扩大,各地并不局限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也在选拔之列。

  按照规划,中央要求在2009年下半年建立起新的后备干部名单——选拔200名左右正省部级单位党政正职后备干部、1500名左右市(地、州、盟)党政正职后备干部、10000名左右县(市、区、旗)党政正职后备干部。

  “如果加上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种级别的后备干部,估计不是一个小数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尹韵公研究员告诉本刊记者,“从趋势上判断,后备干部的选拔范围将会越来越大。”

  “除要有基层工作经验外,对后备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也属于考察重点,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等的表现。”尹韵公说,“后备干部队伍中,还有适当数量的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

  中央还提出要形成“复式年龄结构”,正省部级后备干部要求年龄不能超过58岁,以55周岁以下的干部为主体;而到县处级后备干部,则要求是以45周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并特别要求35周岁以下的干部要有一定数量。

  干部储备的“国家战略”

  后备干部制度产生于1980年代初期,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迫在眉睫的新老干部正常交替问题。

  “经过‘文革’这一特殊历史事件,干部更替危机程度加重,后备干部制度正是创造性应对这一危机的制度安排。”谈方说,“这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干部培养计划,旨在对一批比较优秀的干部进行跟踪管理和培养。”

  1982年,邓小平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指出“实现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革命建设的战略需要”。显然,培养选拔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已成为当时一项紧迫任务。

  同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各级领导班子第三梯队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提出,为了使国家能够长治久安,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能有连续性,必须抓紧第三梯队的建设。因此,一定要建立和健全后备干部制度。

  1983年10月5日,中组部发布《关于建立省部级后备干部制度的意见》,这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成为后备干部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