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揭秘军队心理医护人员:筑牢官兵心理防线

2010年11月19日 13: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北京11月19日电 题:济南军区第91医院54年为兵开展心理服务助战斗力提升

  作者 李文龙 完志华 王根成

  在济南军区第91医院,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54年如一日在心理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让官兵心灵沐浴在阳光之下。

  多年来,这群被官兵誉为“阳光天使”的心理科医护人员,无愧这样的荣誉: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集体”,被济南军区授予“为兵服务模范科”荣誉称号,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4次。

  勇攀前沿,用责任引领人文关怀

  2009年2月11日,离新年还有一天。一行5人的小分队背着简易医疗器械,艰难地跋涉在邙山中。他们是91医院心理科的专家骨干,每年春节前下部队基层,对入伍新兵进行心理咨询,帮他们度过“磨合期”。

  山路蜿蜒起伏,由于突降大雪,正常40分钟的路程,他们走了4个多钟头。咨询结束,发现了两名带有心理障碍的新战士。

  时至今日,心理科的医护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心理服务风雨无阻,仅为部队心理筛查一项,就使部队战斗力提升了1‰以上。

  早在心理科组建初,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探寻心理问题已成了他们的责任使命。

  1986年,他们在全军首创新兵心理卫生监测,建立以心理科为中心,以军、师(旅)、团、营卫生机构为主体的四级防治网络,开展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四项防治措施,筑牢官兵的心理防线。

  心理素质影响战斗力,也出战斗力。近年来,他们积极投身部队卫勤保障一线,每当新兵入伍、老兵复退和执行重大任务,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在该院,有十多个令人自豪的“第一”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1989年,他们成立全军第一个心理咨询室;

  1993年,以甘景梨为代表的精神病科3名医生参与编写我国第一部预防学专著《现代疾病预防学》;

  1996年,他们编写全军第一本精神卫生科普读物《军人心理卫生知识200问》;

  2000年成立全军和军区第一个“医学心理学专业组”;

  2010年9月,建立全军第一支战时心理服务队;

  ……

  攻坚克难,用真情书写奉献的美丽

  “宁可拿自己做试验,也不让患者担风险。”心理科资历老一点的医护人员,都知道医院副院长、心理科主任甘景梨的故事。

  1993年,某团战士小陈在手榴弹实投中受到惊吓患上了严重癔症,导致双下肢瘫痪,并肌肉严重萎缩。甘景梨提出“电休克朦胧期暗示”治疗方案,这项创新技术具有一定的冒险性,电量低了没有疗效,电量高了会有生命危险。

  当时,在国内外还没有先例,对这种物理疗法代替药物疗法的争议比较多。甘景梨拿自己的身体做试验。随着电流反复无情通过,他最后找到了感觉,确认无危险后运用到病人身上,取得了很好效果,开创了国内这一疗法的先河。

  他们还打破传统对症治疗的方法,在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高压氧、针灸、电针、中草药治疗,使治愈率达到99.5%,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去年,甘景梨被评为全军爱军习武标兵。在心理科工作20多年,他取得的医学成果不胜枚举,但他的奖金待遇还不如其他科室的普通医务人员。

  近年来,他带队把应激心理卫生作为科研课题,深入担任应急作战任务的部队,探讨官兵应急任务期间的心理防御对策。派专家骨干跟踪担任急难险重任务的部队,对数万人进行心理卫生调查,建立了万余份心理健康档案,梳理出心理干扰、心理疏导、心理防护等10余个方面的第一手心理卫生资料。不久,这一成果成为《军事应激的心理学干预》、《军事应激对军人失眠影响的研究》等全军重大课题的参考依据。

  去年,某部参加联合作战演练,面对残酷激烈的战斗环境,部分官兵出现了胆怯、失眠等症状。他们派出得力专家亲临一线,开展心理疏导、心理防护等工作,有效鼓舞了战斗士气。

  2009年8月30日,91医院作为济南军区唯一代表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军心理服务工作座谈会,介绍了“战时应激训练”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军委和总部首长的充分肯定,称赞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

  主动作为,让官兵心里充满阳光

  近年来,从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到苏丹维和、联合军演,军区一些部队参加急难险重军事任务不断,官兵接连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环境中,心理承受较大压力。

  医院审时度势,主动派出小分队随军跟进或事前进行心理教育,及时化解官兵的不良心理情绪,有效促进了部队整体战斗力持续升成。

  2008年,某工兵团刚从西南抗击冰冻灾害战场归来,又挥师千里到汶川抗震,主动承担最艰难的搜救任务。身处恶劣环境,整天目睹惨烈的场面,部分战士不同程度出现失眠、自责、做恶梦等现象。

  此时,心理科6名心理医生已抵达灾区,冒着余震活跃在救灾一线。军医单旭升到工兵团后,官兵搜救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悄悄记下官兵的一言一行,利用休息间隙进行心理辅导。部队健康回撤时,他却累倒了。

  医院政委丁治安介绍,仅在汶川抗震救灾期间,他们就开设讲座40余场,心理干预1100余名官兵,为部队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心理科组建54年来,他们治愈患者上万人,为社会创造了和谐环境,为家庭带来了欢乐,为个人找到了生活信心。(完)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